三清山单板指运动节面板的简单介绍
描写三清山的词语
1.表达三清山的词
欢迎来到风景秀丽的三清山,首先我给大家介绍一下三清山的概况: 三清山位于酒杯东北部玉山和德兴交界处。
主峰玉京峰海拔1817米,雄踞于怀玉山脉群峰之上。三清山因玉京、玉华、玉虚三峰峻拔,犹如道教所尊崇的玉清(元始天尊)、上清(灵宝道君)、太清(太上老君)三神列座其巅,并有古建筑三清宫而得名。
三清山地处亚热带气候区,却具有高山气侯的特征,年平均气温介于10-12℃之间,七月分平均气温21.8℃,年降水量平均2000毫米左右。三清山四委景色绮丽秀美,融融春日,杜鹃怒入,百花争艳;春夏之交,流泉飞,云雾缭绕;三伏盛夏、浓荫蔽日,凉爽宜人;仲秋前后,千峰竞秀,层林飞染;三九严寒,冰花玉枝,银装素裹,宛如琉璃仙界。
三清山风景名胜区旅游资源丰富,规模宏林,种类齐全,景点众多,景区面积达220多平方公里,中心景区71平方公里,共分三清宫、梯云岭、三洞口、玉灵观、西华台、石鼓岭和玉京峰七个景区。三清山东险西奇、北秀南绝,兼具“泰山之雄伟、华山之峻峭、衡山之烟云、匡庐之飞瀑”的特点,奇峰异石、云雾佛光、苍松古树、峡谷溶洞、溪泉飞瀑、古代建筑、石雕石刻具特色,维妙维肖,形态逼真。
2.描写三清山 冬天美景的句子
D2不知不觉间,露水润湿了我们的头发,我也在第一次睡帐篷的体验中,渐渐进入了梦乡。一梦醒来,已是凌晨五时,弯弯的月亮仍然高高地挂在天边,东方已出现了一丝光亮。趁着月色和淡淡的鱼白,我们爬上了三清宫西北侧的虎头山,用镜头记下了那喷薄而出的难忘日出过程。在山之巅,在天之边,金灿灿的太阳一下子光亮了整个世界,耀眼着观看日出的人们。而海拔1819.9米的最高峰玉京峰上,也早已人影挪动,在欢呼声中一同见证着三清山秋天的这个日出。
D3我抬头仰望,三清山迷人的一面开始展现。远处索道后巍巍山峰耸入云霄,奔列峭拔,层峦叠嶂,怪石峥嵘。那峰、那石或雄踞如兽,或兀立如屏,或拔地如笏,或伸展如旗,姿态各异,景象无限。蓦然间,几缕飘过的轻烟在山岫空壑间缭绕游弋,尽显仙风道骨般之神秘,如同在梦境中见到过的海市蜃楼那般,“美哉!壮哉!”紧紧地吸引了我的眼眸。
3.写三清山的山的作文
描写三清山
年边,正是旅游的好时期。这不,我和爸爸妈妈去爬了有着“不是黄山,胜似黄山”的三清山。
下面是盘旋的山路,我们坐着汽车,一路颠簸,终于来到了三清山上。来到山前,我不由得惊呆了:一座座山峰直插云天,让人望而生畏。因为中间有一段没有路,还要穿过云层,我们必须坐索道。
上索道了,我不禁害怕起来:要是这缆车不稳,我们不就要掉下去了吗,这样,我们就都不在了吗?我越想越害怕,再加上下面几十丈断壁悬崖的威胁,我不禁两腿发软,四肢无力。爸爸好像察觉到我的异样,给我加油鼓气,听了爸爸的话,我又充满了自信,找回了那个勇敢的自我:连黄山都不怕的爬山小达人。抵御了最初的恐惧,我又远远的超在了其他人的前面,一步蹦两级,然后朝着山下大喊:“快一点!!!”再稍作调整休息,喜滋滋地等着他们慢吞吞地爬上来,再做个鬼脸,逗一下他们,呵,别提多爽了!
在三清山中,最 *** 的就是高空栈道了!在那里的栈道,仿佛是魔法师凭空莫干山路小学
年边,正是旅游的好时期。这不,我和爸爸妈妈去爬了有着“不是黄山,胜似黄山”的三清山。
下面是盘旋的山路,我们坐着汽车,一路颠簸,终于来到了三清山上。来到山前,我不由得惊呆了:一座座山峰直插云天,让人望而生畏。因为中间有一段没有路,还要穿过云层,我们必须坐索道。
上索道了,我不禁害怕起来:要是这缆车不稳,我们不就要掉下去了吗,这样,我们就都不在了吗?我越想越害怕,再加上下面几十丈断壁悬崖的威胁,我不禁两腿发软,四肢无力。爸爸好像察觉到我的异样,给我加油鼓气,听了爸爸的话,我又充满了自信,找回了那个勇敢的自我:连黄山都不怕的爬山小达人。抵御了最初的恐惧,我又远远的超在了其他人的前面,一步蹦两级,然后朝着山下大喊:“快一点!!!”再稍作调整休息,喜滋滋地等着他们慢吞吞地爬上来,再做个鬼脸,逗一下他们,呵,别提多爽了!
在三清山中,最 *** 的就是高空栈道了!在那里的栈道,仿佛是魔法师凭空变出的一条条道路,紧附着山体,让人毛骨悚然,展望曾经走过的路,不禁大吃一惊:那些地方下面都没有路!让人惊讶到恐惧!
三清山也是一个十分美丽的地方,常年云雾缭绕。今天去的时候,雾还十分浓,那种乳白色的雾,让人浮想联翩。漫步在雾中,仿佛漫步在仙境。这雾,让一切变得那么朦朦胧胧,若隐若现,让人觉得真实又虚幻,我甚是喜欢这种美丽。当然,最美丽的莫过于那时了!那就是太阳来照耀三清山,把雾驱散的时刻了。在阳光照耀下,雾仿佛像一个个害羞的小姑娘,玩起了捉迷藏,从这头飘到那头,可美了!
三清山,三清山,名字说得好,就是要游历三次才能看清它的真面目,今天游历了第一次,看来还得去两次!变出的一条条道路,紧附着山体,让人毛骨悚然,展望曾经走过的路,不禁大吃一惊:那些地方下面都没有路!让人惊讶到恐惧!
三清山也是一个十分美丽的地方,常年云雾缭绕。今天去的时候,雾还十分浓,那种乳白色的雾,让人浮想联翩。漫步在雾中,仿佛漫步在仙境。这雾,让一切变得那么朦朦胧胧,若隐若现,让人觉得真实又虚幻,我甚是喜欢这种美丽。当然,最美丽的莫过于那时了!那就是太阳来照耀三清山,把雾驱散的时刻了。在阳光照耀下,雾仿佛像一个个害羞的小姑娘,玩起了捉迷藏,从这头飘到那头,可美了!
三清山,三清山,名字说得好,就是要游历三次才能看清它的真面目,今天游历了第一次,看来还得去两次!
4.五年级场面描写作文
最近,我们学校开展了大课间体育活动。
清脆的下课 *** 响了,同学们像小鸟一样涌出了教室,来参加自己喜爱的课间活动。寂静的校园顿时沸腾起来,同学们的欢声笑语在校园上空回荡。
做完自编操,一种快节拍的音乐一响起,我们立刻像蚂蚁似的分散到各自活动的地点。 我来到了体育室下棋,遇到了对手向剑南。
你一兵,我一卒,在我快被向剑南“逼死”时,赴主任过来了。我立刻向赵主任“求救”。
赵主任不慌不忙,目不转睛盯着棋盘,想尽力找出向剑南棋局的破绽。突然,他眼前一亮,把向剑南的“车”吃了。
这下子,向剑南拿我没办法了吧!可是,赵主任刚走开,向剑南又向我展开了“攻势”,没有“援兵”,我再次陷入了“绝境”,最终“全军覆没”了,真惨!过后,我想赵主任之所以能不慌不忙地把向剑南的车吃掉了,是因为他能开动脑筋,平时又多练习。而向剑南后来之所以能反败为胜,是因为他经常利用课间十分钟和同学切磋棋艺,而我只是和同学在走廊里玩耍。
这次大课间活动,让我明白了一个道理:无论是学习还是下棋,都要学会利用时间,勤加苦练,才能有所收获!古人说得好,不经一番寒彻骨,哪来梅花扑鼻香啊! “丁零零”,下课铃响了,老师刚一说“下课”,我们就像小鸟一样拥出了教室。这下,本来冷冷清清的校园一下子热闹了起来。
操场上顿时变成了欢乐的海洋,到处都充满了欢声笑语。 你们看,双杠那边男同学和女同学正在赛杠,男同学一队,女同学一队,男同学已经摩拳擦掌地准备“战斗”了。
快看,第一组的同学已经开始比赛了,男同学犹如一个个猛虎,一开始就想给女同学来一个“下马威”,女同学也不甘示弱,一个个如同灵巧的燕子。男同学怎么也追赶不上她,她却越跑越快,一会儿就把男同学“打败了”。
“哈哈!”咦?那边是谁在笑?原来是几个三年级的同学在打沙包,只见边上的同学猛地从底下一抛,眼看就把中间的同学打着了,突然中间的同学猛地转身,来了个“海底捞月”把沙包抓住了。这一次两边的同学改变了“战术”开始“掉包”,把沙包抛得很高,中间的同学可能是太急了,猛地一跳,结果不但没抓住沙包,自己还被罚下了场。
那边,四个小女孩在跳皮筋,她们就像一只灵巧的小燕子,普通的皮筋被跳出了很多花样。 上课了,同学们又拥进了教室,操场上空荡荡的,校园内又恢复了平静,课间十分钟结束了。
铃铃铃”下课铃响了,同学们一窝蜂的跑下楼去,几个调皮的小男孩一边跑一边喊“下雪啰!打雪仗啰!” 课间十分钟 \“铃铃铃”下课铃响了,同学们一窝蜂的跑下楼去,几个调皮的小男孩一边跑一边喊“下雪啰!打雪仗啰!”。原来啊,昨天晚上下了一场大雪,整个校园银装素裹,一下课,同学们个个都欢呼雀跃,按耐不住心中的喜悦,其中我和刘子琪、廖洪志也加入了这支队伍。
来到操场上,我们找了一块雪最多的地方,“咱们来打雪仗吧!”我话音未落,廖洪志就弯腰抓了一团雪朝我打来,幸好我反应快,侧身躲开了他的攻击,我立刻站据有力地势,捧起一把雪,用力捏成团,朝廖洪志扔去,没想到我一发就中,正好打在廖洪志的头上,只听他“哎呀”一声,立即用手摸着头,然后拍着头上的雪,这时站在他左边的刘子琪乘其不备,又朝他扔去了一个雪团,正打在他的腮边,雪顺着流到了他的脖子里,看着廖洪志头上的雪还没拍完,又忙不喋地掏脖子里的雪的狼狈样,我和刘子琪都指着他一边“哈哈”大笑,一边走过去准备帮他拍掉身上的雪,这时“铃铃铃”上课铃响了,同学们只能期待着下一个课间十分钟。 今天一下课,同学们就拿起吹泡泡的工具玩起来。
你看,有的同学歪着头吹,有的同学仰着脸吹,有的跳着笑着追泡泡……那吹出来的肥皂泡泡有的像五彩缤纷的气球往上飘呀飘,有的像身穿彩衣的顽童在空中追逐嬉戏,有的三四个贴在一起像在说悄悄话儿,有的成群结队像空降兵在缓缓飘落……我用吹管蘸了些肥皂水轻轻地吹起来,一下子,管口冒出了一个小彩球,它越来越大,在管口边上转起圈圈,不一会儿,成了一个“大宝葫芦”,可有意思了!我小心翼翼地把“大宝葫芦”放在桌上,再吹了两个小泡泡在它身上,嗬,一只可爱的“米老鼠”“诞生”了!看着自己的“杰作”,我忍不住得意地笑了。 “猫咬老鼠喽,快跑啊!”我顺声一看,只见晓妤同学的桌上蹲着一只“猫”,它正虎视眈眈地盯着我的“米老鼠”呢!真是无巧不成书,在这关键时刻,只听轻轻一响,这是泡泡破裂的声音!哎,我的“米老鼠”招架不住,“丧生”了。
“哎哟,真没出息!”我在心里暗暗怪“米老鼠”。看着晓妤那得意劲,我可不甘示弱,笑嘻嘻地说:“哼!你会吹”猫”,我就不会吹”老虎”啊,咬死你!”我把蘸了肥皂水的吹管往嘴里一塞,瞪着眼睛,鼓起腮帮子,使劲地吹。
眼看“老虎”身子越来越大,我可高兴了,“看谁吹的泡泡厉害!”我刚想着,只听“砰”的一声闷响,“老虎”身子爆炸了,真是好事多磨呀!围观的同学不由自主地发出了叹息:“哎呀!真可惜!”“怎么破了呀?”“别急,小心吹。”……我也暗暗安慰自己:“没事,再吹。”
我又小心翼翼。
5.三清山傍晚的景色可以用什么词来概括
【薄暮冥冥】傍晚时天气昏暗。
【晨钟暮鼓】暮:傍晚。佛教规矩,寺里晚上打鼓,晚上敲钟。
比喻可以使人警觉醒悟的话。【暮来朝去】暮:傍晚;朝:早晨。
清晨过去黄昏来临。形容时光流逝。
【暮色苍茫】指时已傍晚,天色昏暗,眼前的景物已模糊不清。 【暮云春树】傍晚的云,春天的树。
表示对远方友人的思念。【六街三市】六街:唐代长安城中的六条大街;市:古代称早晨、中午、傍晚为三时之市。
泛指大街小巷。【日暮途穷】暮:傍晚;途:路。
天已晚了,路已走到了尽头。比喻处境十分困难,到了末日。
也形容穷困到极点。【日暮途远】暮:傍晚;途:路。
天已晚了,路已走到了尽头。比喻处境十分困难,到了末日。
也形容穷困到极点。【桑榆末景】夕阳的馀辉照在桑榆树梢上。
指傍晚。比喻晚年的时光。
同“桑榆暮景”。【桑榆暮景】夕阳的馀辉照在桑榆树梢上。
指傍晚。比喻晚年的时光。
【桑榆暮影】桑榆;夕阳馀光所在的地方。夕阳斜照桑榆树的黄昏景象,指傍晚。
比喻垂老之年。【桑榆晚景】夕阳的馀辉照在桑榆树梢上。
指傍晚。比喻晚年的时光。
【亡不待夕】亡:灭亡,死亡。待:等待。
夕:傍晚。灭亡等不到傍晚。
比喻很快就会灭亡。【西风斜阳】形容秋天傍晚的景象。
【夕阳古道】傍晚的太阳,古代的大道。比喻凄凉愁苦的景象。
【夕阳西下】指傍晚日落时的景象。也比喻迟暮之年或事物走向衰落。
【朝督暮责】朝:白天;暮:傍晚。从早到晚不停地督促检查。
形容督促检查非常严格。【朝飞暮卷】朝:早晨;暮:傍晚。
形容天气的变化和景色的优美。 【朝来暮去】朝:早晨;暮:傍晚。
黄昏过去清晨来临。形容时光流逝。
6.五年级场面描写作文
最近,我们学校开展了大课间体育活动。
清脆的下课 *** 响了,同学们像小鸟一样涌出了教室,来参加自己喜爱的课间活动。寂静的校园顿时沸腾起来,同学们的欢声笑语在校园上空回荡。
做完自编操,一种快节拍的音乐一响起,我们立刻像蚂蚁似的分散到各自活动的地点。 我来到了体育室下棋,遇到了对手向剑南。
你一兵,我一卒,在我快被向剑南“逼死”时,赴主任过来了。我立刻向赵主任“求救”。
赵主任不慌不忙,目不转睛盯着棋盘,想尽力找出向剑南棋局的破绽。突然,他眼前一亮,把向剑南的“车”吃了。
这下子,向剑南拿我没办法了吧!可是,赵主任刚走开,向剑南又向我展开了“攻势”,没有“援兵”,我再次陷入了“绝境”,最终“全军覆没”了,真惨!过后,我想赵主任之所以能不慌不忙地把向剑南的车吃掉了,是因为他能开动脑筋,平时又多练习。而向剑南后来之所以能反败为胜,是因为他经常利用课间十分钟和同学切磋棋艺,而我只是和同学在走廊里玩耍。
这次大课间活动,让我明白了一个道理:无论是学习还是下棋,都要学会利用时间,勤加苦练,才能有所收获!古人说得好,不经一番寒彻骨,哪来梅花扑鼻香啊! “丁零零”,下课铃响了,老师刚一说“下课”,我们就像小鸟一样拥出了教室。这下,本来冷冷清清的校园一下子热闹了起来。
操场上顿时变成了欢乐的海洋,到处都充满了欢声笑语。 你们看,双杠那边男同学和女同学正在赛杠,男同学一队,女同学一队,男同学已经摩拳擦掌地准备“战斗”了。
快看,第一组的同学已经开始比赛了,男同学犹如一个个猛虎,一开始就想给女同学来一个“下马威”,女同学也不甘示弱,一个个如同灵巧的燕子。男同学怎么也追赶不上她,她却越跑越快,一会儿就把男同学“打败了”。
“哈哈!”咦?那边是谁在笑?原来是几个三年级的同学在打沙包,只见边上的同学猛地从底下一抛,眼看就把中间的同学打着了,突然中间的同学猛地转身,来了个“海底捞月”把沙包抓住了。这一次两边的同学改变了“战术”开始“掉包”,把沙包抛得很高,中间的同学可能是太急了,猛地一跳,结果不但没抓住沙包,自己还被罚下了场。
那边,四个小女孩在跳皮筋,她们就像一只灵巧的小燕子,普通的皮筋被跳出了很多花样。 上课了,同学们又拥进了教室,操场上空荡荡的,校园内又恢复了平静,课间十分钟结束了。
铃铃铃”下课铃响了,同学们一窝蜂的跑下楼去,几个调皮的小男孩一边跑一边喊“下雪啰!打雪仗啰!” 课间十分钟 \“铃铃铃”下课铃响了,同学们一窝蜂的跑下楼去,几个调皮的小男孩一边跑一边喊“下雪啰!打雪仗啰!”。原来啊,昨天晚上下了一场大雪,整个校园银装素裹,一下课,同学们个个都欢呼雀跃,按耐不住心中的喜悦,其中我和刘子琪、廖洪志也加入了这支队伍。
来到操场上,我们找了一块雪最多的地方,“咱们来打雪仗吧!”我话音未落,廖洪志就弯腰抓了一团雪朝我打来,幸好我反应快,侧身躲开了他的攻击,我立刻站据有力地势,捧起一把雪,用力捏成团,朝廖洪志扔去,没想到我一发就中,正好打在廖洪志的头上,只听他“哎呀”一声,立即用手摸着头,然后拍着头上的雪,这时站在他左边的刘子琪乘其不备,又朝他扔去了一个雪团,正打在他的腮边,雪顺着流到了他的脖子里,看着廖洪志头上的雪还没拍完,又忙不喋地掏脖子里的雪的狼狈样,我和刘子琪都指着他一边“哈哈”大笑,一边走过去准备帮他拍掉身上的雪,这时“铃铃铃”上课铃响了,同学们只能期待着下一个课间十分钟。 今天一下课,同学们就拿起吹泡泡的工具玩起来。
你看,有的同学歪着头吹,有的同学仰着脸吹,有的跳着笑着追泡泡……那吹出来的肥皂泡泡有的像五彩缤纷的气球往上飘呀飘,有的像身穿彩衣的顽童在空中追逐嬉戏,有的三四个贴在一起像在说悄悄话儿,有的成群结队像空降兵在缓缓飘落……我用吹管蘸了些肥皂水轻轻地吹起来,一下子,管口冒出了一个小彩球,它越来越大,在管口边上转起圈圈,不一会儿,成了一个“大宝葫芦”,可有意思了!我小心翼翼地把“大宝葫芦”放在桌上,再吹了两个小泡泡在它身上,嗬,一只可爱的“米老鼠”“诞生”了!看着自己的“杰作”,我忍不住得意地笑了。 “猫咬老鼠喽,快跑啊!”我顺声一看,只见晓妤同学的桌上蹲着一只“猫”,它正虎视眈眈地盯着我的“米老鼠”呢!真是无巧不成书,在这关键时刻,只听轻轻一响,这是泡泡破裂的声音!哎,我的“米老鼠”招架不住,“丧生”了。
“哎哟,真没出息!”我在心里暗暗怪“米老鼠”。看着晓妤那得意劲,我可不甘示弱,笑嘻嘻地说:“哼!你会吹”猫”,我就不会吹”老虎”啊,咬死你!”我把蘸了肥皂水的吹管往嘴里一塞,瞪着眼睛,鼓起腮帮子,使劲地吹。
眼看“老虎”身子越来越大,我可高兴了,“看谁吹的泡泡厉害!”我刚想着,只听“砰”的一声闷响,“老虎”身子爆炸了,真是好事多磨呀!围观的同学不由自主地发出了叹息:“哎呀!真可惜!”“怎么破了呀?”“别急,小心吹。”……我也暗暗安慰自己:“没事,再吹。”
我又小心翼翼。

花岗岩地貌景观的形成演化模式和发育阶段
三清山花岗岩三清山单板指运动节面板的微地貌景观集群是世界罕见的花岗岩地质地貌自然遗迹区,特征清楚、出露系统,记录保存三清山单板指运动节面板了中新生代以来地壳形成演化的历史,特别是较为系统、完整地展示了三清山花岗岩地质地貌形成演化的规律,揭示了三清山花岗岩的成岩→成山→成景的主要过程(图6.5)。
图6.5 三清山成岩成山成景模式示意图
(1)花岗岩岩体形成阶段:在地球演化发展的中生代时期,三清山地区响应古太平洋板块的俯冲作用和东部岩石圈减薄事件,在古板块缝合带发生了陆内深俯冲型的岩浆作用,大规模的酸性岩浆侵入。经冷凝结晶在三清山地区形成了一个典型的花岗岩田。
尽管不同的学者对我国东部中生代岩石圈减薄的幅度、具体时间、空间范围、机制有不同的看法(吴福元等,2008),但岩石圈减薄已作为一个科学命题被普遍接受,结合区域地质发展史和锆石U-Pb的定年结果,推测三清山岩体的形成过程如下。
受太平洋板块俯冲的影响,本地区处于挤压状态,壳幔混合的源区发生部分熔融形成含矿斑岩,如德兴斑岩铜矿和金山金矿。但经长时间的挤压后应力释放,在白垩纪本地区处于拉张状态,导致沿南边的绍兴-鹰潭断裂带和北边的溧阳-屯溪-德兴断裂带形成一系列拉伸裂陷盆地,并在距地表10km处引起地壳变泥质岩的部分熔融形成花岗质岩浆,岩石圈的减薄为岩浆侵位提供了空间,在水平拉张作用下侵位于怀玉山复背斜轴部,在距离地表6km左右地方定位,缓慢长时间的结晶作用形成园区内的粗中粒黑云母钾长花岗岩(即中心相);在距今123Ma左右,地壳再次发生部分熔融,岩浆沿原来的通道上升侵入到早期的中粗粒花岗岩中,冷凝形成中细粒黑云母钾长花岗岩(即过渡相);在距今116Ma左右,在类似的拉张环境下,地壳又两次部分熔融,但熔融规模都不大,快速冷却,形成细粒(微细粒)黑云母二长花岗岩(即面积最小的边缘相和补充期)。抬升地壳的剥蚀与沉降盆地堆积是同时进行的。以侵位深度6km计算,也就是说三清山花岗岩体之上6000 m厚的地层被剥蚀掉后,堆积在地块两侧的断陷盆地中,形成巨厚的早白垩世周家店组和晚白垩世南雄组(祖A平等,2004;余心起等,2005)。
(2)花岗岩山体形成阶段:在怀玉山地体隆起的背景下,三清山花岗岩体也随着隆升和剥蚀作用的进行,逐步露出地表,又在北东向、北北东向、北西向三条断裂控制下,将三清山切割成典型的三角形断块山,新构造运动使其进一步大幅度抬升。独特的“隆上隆”构造造就了以玉京峰、玉虚峰和玉华峰等峰峦为代表的三清山山体地貌格局。
(3)花岗岩景观形成阶段:花岗岩山体在节理裂隙的控制下,经过风化剥蚀、冰冻崩塌、流水侵蚀等地质作用的雕刻,形成了如今以峰墙、峰丛和峰柱为特色的花岗岩峰林地貌组合。
峰墙、峰丛的形成:在三角形断块山形成的基础上,因受三清山花岗岩体内两组方向的垂直节理控制,花岗岩体被切割成棋盘格状,在外营力的持续作用下,部分岩体沿着规模较大的断裂节理带形成峰墙景观,部分岩体形成峰丛景观。
峰柱的形成阶段:在峰丛、峰墙景观基础上,随着水流冲刷侵蚀、崩塌、风化剥蚀等外力地质作用的持续进行,峡谷加宽、峰墙变窄,峰墙逐渐被切成残垣断壁而形成峰柱;峰丛周边的沟谷切割加深,逐渐形成峰柱,也有的形成规模较小的石锥。
造型石形成阶段:峰柱形成后,近水平节理将柱体切割成两段岩块,有的经球状风化作用下形成球状体,有些经过崩塌作用、流水侵蚀作用,形成千姿百态的造型石。
地貌学家 Twidale(1982,1986,1993)用花岗岩“双面风化壳”(Budel,1957,1965)的理论解释花岗岩石蛋的形成和出露过程。
在热带和亚热带地区花岗岩形成厚层的风化壳,上部是风化程度很深的风化壳体,下部是由新鲜岩层构成的起伏不平的基岩面,即风化前锋(图6.6)。
图6.6 花岗岩“石蛋”形成示意图
(据崔之久等,2007修改)
花岗岩风化壳剖面从地表往下一般具有以下几个分带,浦庆余(2007)划出六层:土壤层→红土层→砂土层→碎石层→块石层→基岩,崔之久(2007)划出五个带:极强风化带→强风化带→中等风化带→弱风化带→新鲜基岩带。两种划分方法的含义是一样的,五个带分别对应六层中的后五层。中等风化带残留一些粒径较小的花岗岩石块,砂质充填其中。弱风化带,又叫上基岩层或石蛋层,基本保存花岗岩的原生构造,花岗岩块相互分离,球状风化形成石蛋。随着风化剥蚀作用的进行,风化前锋不断向下部推进,地面逐渐被蚀低。块石层(石蛋层)、碎石层、砂土层、红土层不断有序更替。如果风化壳剥蚀的速度超过前锋下移的速度,风化壳的红土层、砂土层和碎石层相继消失,而露出块石层的残余或新鲜基岩。
三清山主要在三清宫附近和“葫芦石”附近出露石蛋,推测在这两个古壮年期地面,发育过两个古风化壳,在山体抬升的过程中,这些古风化壳都基本被剥蚀掉了,唯有在三清宫附近还有古风化壳的残留。
按照W.M.戴维斯的侵蚀旋回学说划分地文期是普遍接受的经典模式:即划分为幼年期、壮年期和老年期三个主阶段和若干个亚阶段或过渡阶段,之后“地貌回春”,开始新一个旋回。地貌发育阶段主要是根据地貌形态来判断的。对于花岗岩地貌,可以划分为四个阶段(崔之久等,2007),见表6.3。
表6.3 花岗岩地貌发育阶段及其对应的地貌标志
即使同一个山体,往往出现多种地貌类型并存的现象,这反映了地貌的空间演化规律,三清山即是如此,关键看占主体的地貌标志代表的发育阶段。三清山是一个典型的花岗岩锥状峰峦—密集峰柱组合为特色的峰林地貌区,正处在幼年晚期和壮年早期的阶段,而黄山处于壮年期。这与地质学测年的证据也是吻合的,而黄山岩体最后侵入的一期为(125±1.5)Ma(刘细元等,2005),这与三清山岩体过渡相的形成时间(123Ma±2.2Ma)基本同时,显然三清山补充期的时间(115.6Ma±2.0Ma)要稍晚于黄山岩体最后一期的时间,可以预计三清山的“明天”就是黄山的“今天”。
江西上饶三清山的形成原因
分类: 地区 江西
解析:
三清山坐落在江西省东北部德兴市与
玉山县的交界处。它的地理位置是北纬
28°54’、东经118°03’,紧靠浙赣铁
路干线。古为饶、信、衢三州之会,今为
华东旅游网络上的一颗璀璨明珠,是国家
重点风景各胜区。
三清山东距浙江衢州144公里,南距
福建武夷山市115公里,西距上饶市78公
里,北距安徽黄山市263公里。景区总面
积220平方公里,中心景区71平方公里,
最高主峰玉京峰海拔1816.9米。三清山山
体南北长12.2公里,东西宽6.3公里,平
面呈荷叶形,由东南向西北倾斜。
由于处在造山运动频繁而剧烈的地带,因此三清山断层密布,节理发育,山体不断抬升,又
经长期风化侵蚀和重力的崩解作用,形成奇峰矗天,幽谷千刃的山岳绝景奇观。三清山东险、西
奇、北秀、南绝,美在古朴自然,奇在形神兼备,仙灵众相,维妙维肖,邀游于清虚之境,出没
于云雾之中,古为道家福地洞天。山上奇峰怪石不可胜数,云雾宝光叹为观止,珍树仙葩世所罕
见,灵泉飞瀑与丹井玉液媲美,幽谷溶洞为腾蛟起凤卧虎藏龙之所。历代宫观建筑与雄险奇秀的
自然景观融为一体,异彩纷呈,钟灵琉秀,故有“天下第一仙峰,世上无双福地”之誉。
三清山神奇壮丽的景观是与适宜的地质、气候分不开的,是地壳运动对地质作用长期变迁的
产物。三清山在地质史上经历了14亿年的沧桑巨变,曾有三次大海侵和多次地质构造运动。
第一次大海浸发生于14亿年前的中元古界。那时三清山地区的地壳运动正处于“地槽”沉降
阶段,海水浸没达4亿年之久,沉积数千米厚的双桥山群的复理式海相碎屑岩,并夹杂有海底火山
喷发物。在“晋宁运动”后,才结束了地槽式沉降历史,地壳开始逐渐回返上升,出水为陆,三
清山地区进入相对稳定的“地台”阶段。此后地壳仍有升降,只是沉降速度和缓,范围广阔。
在距今6亿年前的震旦末期,发生第二次大海浸,海水浸没达1.6亿年之久,一直延续到奥陶
纪末期,沉积4000多米厚的浅海相砂页岩和碳酸盐岩类,并含有三叶虫、笔石和海绵等海相古生
物化石。以上两次大海浸,曾使三清山本部变成一片汪洋大海。后经奥陶纪末期的“加里东第一
幕”造山运动,三清山从此完全脱离海水环境,不再接受沉积。
在距今4.4亿年前的志留纪早期,虽发生第三次大海浸, 但海水仅到达三清山东南角的边缘
部分。直到1.8亿年前,侏罗纪晚期与白垩纪,三清山区域内发生异常强烈的造山运动,即燕山期
运动,并伴随有大规模的酸性岩浆浸入活动,从而奠定三清山构景的地质基础。
在距今二三千万年前的年代里,相继发生喜马拉雅期的造山运动,即新构造运动,山岳大幅
抬升,伴随水力侵蚀作用的强烈下切,使地势高低差悬殊。由于三清山的地质环境正处于造山运
动既频繁又剧烈的地段,所以断层密布,节理发育,尤其是垂向的断层和节理特别发育。山体不
断抬升,长期风化侵蚀,加上重力崩解作用,形成了峰插云天,谷陷深渊的奇特地貌。三清山风
景区的形成,可说是天工造物,大自然的杰作。
**********
我去过三清山,那边有个“西海岸”,险, *** !
东海岸最近也修建好了,不过我还没有去过!
板块的运动与造山是怎么发生的?
在地球上,陆地的面积仅占地球表面积的29%左右。然而,就在这比例不大的陆地面积中,海拔2000米以上的高山和高原却占据着陆地面积的11%。至于海拔1000米以上的山地,竟占据着陆地总面积的28%以上,共约4200万平方千米。这个面积也恰巧与整个亚洲面积相当。再加上一些低山和丘陵,地球的陆地上可以说到处布满了山。
那么,地球上为什么有那么多山呢?地质学家的地质力学理论认为:造山运动的主要动力是地壳的水平挤压,一般情况下有2种挤压力:①由于地球自转速度的变化而造成的东西向的水平挤压;②由于在不同纬度地球自转的线速度不同所造成的地壳向赤道方向的挤压。这两种挤压加上地壳受力不均所造成的扭曲,就形成了各种走向的山脉。
一般说来,地壳中比较结实刚硬的部分,在地壳发生运动的时候,往往发生断裂,在断裂两侧相对地上升或下降,有时也能形成高山。但许多时候是大面积地升降,可以海拔很高,地势仍然比较平坦;而在地壳中一些薄弱的地带,则往往容易发生剧烈的褶皱、隆起时变成为绵亘的山脉,世界上许多山脉就是这样形成的。我们在许多大山中,就可以见到岩层变得弯弯曲曲的,这就证明这里曾经发生过这种褶皱变动,在强大的缓慢的力的作用下,地壳中的岩层可以具有一定的塑性,从原来近于水平的状态,变得弯弯曲曲。山岳的形成是地壳运动的作用造成的,但那里地壳的性质也起了决定性的作用。
在地壳运动造成了地面的凹凸不平以后,便使地面的流水得到大肆活动的场所。地势高低相差愈多,流水的活动能力愈强,对地面凸起部分的冲刷侵蚀进行得愈快。总的趋势是要把这凸出的部分削平,风和冰川也同样进行着这种工作。因此,地球上有些高山降低了,甚至变成和平地差不多。但由于地壳的运动并未停歇,像喜马拉雅山是在距离现在200万年前的新生代第三纪喜马拉雅运动时形成的,直到现在还在继续上升。因此,现在我们的地球正处在一个巨大的造山运动之后,像喜马拉雅山经中亚到阿尔卑斯山这一大串山脉,都是在地球的历史近期隆起形成的,因此现阶段地球上的山特别多。
在流水侵蚀地面的过程中,由于地面各处岩石性质不同,它们抵抗侵蚀的强度不同,同时流水的侵蚀能力也各不相同。在一些地方,在一定时期内,它不仅没有起到削平的作用,反而把地面雕琢得高低起伏。冰川的这种作用也很显著。许多大山的形成虽然基本的原因是地壳运动,而具有现在这样的山形,是经过流水和冰川加工的。由于这些错综复杂的原因,地球上的山不但很多,而且崇山峻岭更是形象万千。说中国大陆是由许多地块拼合起来的,又有谁会相信呢?然而,这的确是事实。此事要从“指南鱼”的带磁说起。
指南鱼
北宋时有一本叫《武经总要》的军事著作,书中提到行军时如遇阴天黑夜,可用指南鱼辨别方向。书中还记述了指南鱼的制作方法:将一张薄铁片剪成鱼形,放在炭火上烧红,然后把鱼头朝南,让它冷却,冷却后将它漂在水面上,鱼头就会指向南方。现在看来,指南鱼之所以会指南,是鱼形薄铁片在冷却过程中被地球磁场所磁化,而成为磁性体的缘故。
古时候火山喷发时流出的炽热岩浆,在冷却时受到当时地球磁场的磁化,也会形成带磁性的岩石。尤其是含铁较多的玄武岩。这种磁性叫做化石磁性或剩余磁性。具有化石磁性的岩石,就像是一只只指南鱼,不过它不是指向现在的南极,而是指向岩石生成时的古地磁极。根据化石磁性方向与水平面的夹角(倾角),又可以算出这岩石在形成时所处的纬度(纬度越高越大,在赤道倾角为0,在两极为90°)。地质学家检测一些带磁性的岩石时,常常会发现,有些磁性岩石形成时所处的纬度与它现在被采集到时所处的纬度大不相同。这说明,这些岩石现在所在的地方并不是它形成时的原始地方,而是从远方漂移过来的。
对化石磁性的研究,不仅表明中国大陆确实发生过漂移,而且发现大约3亿年前华北地块中部与华南地块中部之间相距约20个纬度(2000多千米),这比它们目前的距离要远得多。在华北与华南之间的秦岭,地质学家发现了古老的洋底岩石蛇绿岩和海洋沉积物。可见,华北与华南之间曾经隔着一个辽阔的海洋。2亿多年前,这两个地块相互靠拢拼合,夹在其间的古海洋消失了,古海洋中的沉积物和岩石遭到挤压,就褶皱隆起成为雄伟的秦岭和大别山。
古生物及其他证据也表明,在远古时代,华北与华南并不是同一块陆地。5亿~8亿年前华南的地层和生物面貌与华北的完全不同,却与澳大利亚十分相像。如华南与澳大利亚都发现过6亿~8亿年前只有在十分严酷的气候下才会有的冰川沉积物,而华北却没有。化石磁性研究证明,华南可能一度与澳大利亚相连,后经长途漂移才与华北地块拼合在一起。
同样的证据也表明,西藏、塔里木、柴达木、准噶尔等都曾是被古海洋隔开的孤立地块。3亿多年前华南位于热带,西藏地块上却生活着喜寒生物。到1亿多年前,华南的淡水蚌类进入西藏,反映了原先相距遥远的两地块已拼合在一起。上述地块大多在距今2亿~3亿年前后相互拼接,形成中国大陆雏形;各地块之间的褶皱山系就是拼接的缝合线。在2亿多年前的中生代初,华北—塔里木地块还与西伯利亚拼合,于是形成古亚洲大陆。至于印度地块北上与西藏碰撞汇合,形成现代亚洲,已是距今4000多万年的新生代了。
关于山,中国的先秦典籍《山海经》,在世界上也算得上很了不起的早期著作了。《山经》以山为中心,描述了南至广东南海、北至内蒙古阴山、西至青海湖、东至舟山群岛的广大区域内的自然地貌。对每座山的地理位置、水文、动植物、矿产甚至神话传说,都有详略不一的记述。这是一种极可贵的科学尝试,然而对山的成因,除神话传说几无所述。在中国,直至宋代才有沈括和朱熹依据山上的水生动植物化石,有了“高山为谷,深谷为陵”的猜测。
后人毕竟聪于古人,现代地学家从地球脉动导致的岩石板块运动找到了造山的动力。今日之科学已发展到不仅能对每座山的历史给出有根有据的分析,而且还能对全球山脉大格局的形成达到轮廓性的了解。
三清山坐落在江西省东北部德兴市与玉山县的交界处。它的地理位置是北纬28°54′、东经118°03′,紧靠浙赣铁路干线。古为饶、信、衢三州之会,今为华东旅游网络上的一颗璀璨明珠,是国家重点风景各胜区。
三清山东距浙江衢州144千米,南距福建武夷山市115千米,西距上饶市78千米,北距安徽黄山市263千米。景区总面积220平方千米,中心景区71平方千米,最高主峰玉京峰海拔1816.9米。三清山山体南北长12.2千米,东西宽6.3千米,平面呈荷叶形,由东南向西北倾斜。
由于处在造山运动频繁而剧烈的地带,因此三清山断层密布,节理发育,山体不断抬升,又经长期风化侵蚀和重力的崩解作用,形成奇峰矗天,幽谷千刃的山岳绝景奇观。三清山东险、西奇、北秀、南绝,美在古朴自然,奇在形神兼备,仙灵众相,惟妙惟肖,邀游于清虚之境,出没于云雾之中,古为道家福地洞天。山上奇峰怪石不可胜数,云雾宝光叹为观止,珍树仙葩世所罕见,灵泉飞瀑与丹井玉液媲美,幽谷溶洞为腾蛟起凤卧虎藏龙之所。历代宫观建筑与雄险奇秀的自然景观融为一体,异彩纷呈,钟灵琉秀,故有“天下第一仙峰,世上无双福地”之誉。
三清山神奇壮丽的景观是与适宜的地质、气候分不开的,是地壳运动对地质作用长期变迁的产物。三清山在地质史上经历了14亿年的沧桑巨变,曾有3次大海侵和多次地质构造运动。
第一次大海浸发生于14亿年前的中元古界。那时三清山地区的地壳运动正处于“地槽”沉降阶段,海水浸没达4亿年之久,沉积数千米厚的双桥山群的复理式海相碎屑岩,并夹杂有海底火山喷发物。在“晋宁运动”后,才结束了地槽式沉降历史,地壳开始逐渐回返上升,出水为陆,三清山地区进入相对稳定的“地台”阶段。此后地壳仍有升降,只是沉降速度和缓,范围广阔。
三清山
在距今6亿年前的震旦末期,发生第二次大海浸,海水浸没达1.6亿年之久,一直延续到奥陶纪末期,沉积4000多米厚的浅海相砂页岩和碳酸盐岩类,并含有三叶虫、笔石和海绵等海相古生物化石。以上两次大海浸,曾使三清山本部变成一片汪洋大海。后经奥陶纪末期的“加里东第一幕”造山运动,三清山从此完全脱离海水环境,不再接受沉积。
在距今4.4亿年前的志留纪早期,虽发生第三次大海浸,但海水仅到达三清山东南角的边缘部分。直到1.8亿年前,侏罗纪晚期与白垩纪,三清山区域内发生异常强烈的造山运动,即燕山期运动,并伴随有大规模的酸性岩浆浸入活动,从而奠定三清山构景的地质基础。
在距今2000万~3000万年前的年代里,相继发生喜马拉雅期的造山运动,即新构造运动,山岳大幅抬升,伴随水力侵蚀作用的强烈下切,使地势高低差悬殊。由于三清山的地质环境正处于造山运动既频繁又剧烈的地段,所以断层密布,节理发育,尤其是垂向的断层和节理特别发育。山体不断抬升,长期风化侵蚀,加上重力崩解作用,形成了峰插云天,谷陷深渊的奇特地貌。三清山风景区的形成,可说是天工造物,大自然的杰作。
全球板块结构及其运动
20世纪60年代末,在大陆漂移说和海底扩张说的基础上,由美国的摩根、法国的勒比雄和英国的麦肯齐共同提出岩石圈板块构造说。地震学的研究成果支持了板块构造说,使得越来越多的人接受并承认这一学说。于是岩石圈板块的相对运动被视为岩石圈大陆构造的原因,板块构造学说也就被视为新全球构造理论。
按照岩石圈板块学说,一个刚性的岩石圈可依其地质构造特征区分成若干岩石板块。经过地质学家们的研究,多倾向把岩石圈区分为7个大板块和7个小板块,每个板块又可区分成若干地块。板块边界的地质构造主要有3种构造体系:全球洋脊构造体系、大陆新造山带构造体系和岛弧—海沟构造体系。这3种构造体系都是明显的变形破碎地带,活动性很强。因此全球的地震、火山绝大部分发生在板块的边界地带。板块的边界是某些地块的边缘。地块边缘的地质构造体系为大陆上老的褶皱带构造体系、大陆裂谷构造体系、稳定大陆边缘构造体系、洋底的海岭构造体系、大陆大断裂带构造体系和洋底大断裂带构造体系。这7个大板块是太平洋板块、亚欧板块、印澳板块、非洲板块、北美板块、南美板块和南极板块。
太平洋板块是由单一的大洋岩石圈组成的大洋型板块。这个板块有9个地块。
亚欧板块主要由大陆组成。中国地处亚欧板块之中。亚欧板块的内部结构最为复杂。亚欧板块有24个地块。
印澳板块有9个地块。
非洲板块主要是非洲大陆。大西洋的部分海域也被划分在该板块中。非洲板块有9个地块。
北美板块包括北美大陆和北冰洋盆地的绝大部分,有14个地块。
南美板块主要是南美大陆,有6个地块。
南极板块有9个地块。
地球在不停地运动着。由于地球的自转,地球内圈之间存在着相对运动,这7大板块作为一个整体相对于地球的内圈有一个向西的转动。除此之外,岩石圈的板块还存在一个离极运动。北半球的板块向赤道方向运动,南半球的板块也向赤道方向运动,但南北两半球板块的运动方向相反。因此岩石圈板块作为整体相对内圈的运动是这两种运动的合成。岩石圈板块除了有整体运动之外,各板块之间还存在相对运动。岩石圈板块之间相对运动有3种形式:板块相互分离、板块相互汇聚和板块相互平移。目前,全球岩石圈板块相对运动的速率大部分已被确定下来。根据板块的这3种相对运动形式,其边界可称为分离型板块边界、汇聚型板块边界和平移型板块边界。
板块相互分离运动一般发生在较古老的大陆块的破裂带。分离运动的结果会产生一个新生大洋盆地。
板块汇聚运动表现为板块之间的相互碰撞挤压。这种相对运动与全球大规模造山运动有密切关系。
板块平移运动表现为2个板块以简单的方式相互滑过。板块平移运动在许多情况下是沿某种形式的扭动构造带发生的,它与板块的分离运动和汇聚运动紧密联系在一起。
全球新造山带构造体系
如果说喜马拉雅山是从古老的大海里升出来的,看起来这真是不可思议的事情。那披着冰雪的盔甲、威严的世界屋脊,怎么能和大海联系起来呢?而事实却证明了该理论的确凿性。当我们攀上喜马拉雅山的陡峭的崖壁,或是在幽深的山谷里,仔细观察那儿的岩层,就能找到许多古海洋动植物化石,包括三叶虫、笔石、腹足类、腕足类、鹦鹉螺、菊石、瓣鳃类、珊瑚、苔藓虫、海胆、海百合、介形虫、有孔虫、海藻和鱼龙等。由此便可以证明这儿曾是一片汪洋大海,喜马拉雅山是从古老的大海里涌现出来的。
那么,茫茫的一片古海,又怎么会摇身一变,成为世界上最雄伟的山脉呢?这是地壳上升的结果。在希夏邦马峰北坡海拔5700~5900米的地方,发现了生长在100万年前的高山栎和毡毛栎化石。这些植物,现在仍生长在我国西南广大地区海拔2200~3000米的高度范围内。虽然100万年前的气候状况和这些植物的生长环境、高度与现在不完全相同,但是可以粗略估计,该地100万年来大约上升3000米,平均每万年约上升30米。根据类似的资料推算,我国西藏定日县南某地在20万年来上升了约500米,可见在这儿的地壳隆起多么强烈。喜马拉雅山从大海里升起来成为“世界屋脊”,现在还在不断地上升着,只不过上升的速度有点慢,不易被人们所觉察罢了。
所谓新造山带指晚近地质时期,即中生代以来形成的褶皱山脉,同时又是岩石圈中现在正在发生大规模造山运动的地带。新造山带基本位于两大狭窄的地带内,相应地两大造山带分别称为环太平洋造山带和阿尔卑斯—喜马拉雅—东南亚造山带。环太平洋造山带经菲律宾、日本和阿拉斯加,以及美洲大陆西缘的落基山脉和安第斯山脉,最后延伸至南极洲。阿尔卑斯—喜马拉雅—东南亚造山带延伸,经阿尔卑斯、喜马拉雅、印度尼西亚,最后同新几内亚相接,大体横跨北非、欧洲和亚洲。
位于太平洋板块东部的北美板块,相对于地球内圈由东北向西南方向运动。北美板块的西部与太平洋板块发生碰撞挤压,使太平洋板块东部的一部分参与造山运动而被北美板块吞并,形成北美大陆西缘的巨大褶皱山系。南美板块的运动方向是向西向北的。由于南美板块接近赤道,有一部分在赤道上,所以南美板块向西的运动胜过向北的运动,它的西部边缘与太平洋板块碰撞挤压,也使南美板块西部产生巨大的褶皱山系。北美板块与南美板块西缘的由北至南的褶皱山脉连起来,成为环太平洋褶皱山系的一部分。在北美板块与南美板块的东部,则形成了蜿蜒曲折而又破碎的海岸形态。
亚欧板块主要由大陆构成,由东北向西南运动,并相对印澳板块向西推进。印澳板块包括印度半岛、印度洋东部洋底、澳大利亚及其周围部分洋底。印澳板块的9个地块有5个在南半球,2个在北半球,其余2个跨越赤道。其中大部分在南半球,小部分地区在赤道以上。印澳板块作为一个整体运动板块,其方向由东南向西北。印澳板块与亚欧板块平行挤压形成了沿东西走向的褶皱山系。世界屋脊喜马拉雅、苏莱曼等山脉构成亚欧板块的阿尔卑斯—喜马拉雅—东南亚褶皱山系的一部分。亚欧板块的北部形成了为数众多的大陆壳岛屿。印澳板块的南部使澳大利亚岛与新西兰岛分离,形成了塔斯曼盆地。
总之,环太平洋造山带和阿尔卑斯—喜马拉雅—东南亚造山带就这样形成了,它大体上可以看做是全球性的连续造山体系。
三清山游记
标签:游记
因为离黄山不远,景色很相似,所以人称“小黄山”。
三清山虽然有很多景点,在我看来,可以简单划分为:西部景区和东部景区。
南部索道上面主要是生活区,大多宾馆集中在此,也是中心地带和汇合点,以此划分为东部和西部景区,如下图红线所划分。
旅游景点图
建议
有阳光时,跟随阳光走,早上游玩东部景区,在玉清台看日出,下午去西部景区观看西海岸,可以观日落。如果是大雾和雨天,那可能什么景色都看不到,不建议你游玩。
如之前所述,东部景区主要就是上图中所示的南清园景区,主要景点有一线天,上清台,玉清台,东方女神,巨蟒出山,玉皇顶等景点。
玉皇顶海拔1551米,接近东部最高点,此处四周山势奇特,比如秀峰,可以慢慢欣赏。上清台和玉清台靠近,这里是从大三清酒店,一线天上来的最高点,视野开阔,可以远眺远处的山峰和云雾,玉清台是东部观看日出的最佳景点。
在上清台眺望远处山峰和云雾
东方女神为花岗岩天然构造而形成的奇妙石峰,通高86米,面对“巨蟒出山”,朝玉京峰而立。整座石峰就像一位秀发披肩的现代端庄少女,天设地造,鬼斧神工,无论近观远眺,皆栩栩如生,形象美妙。她高鼻梁,樱桃口,圆下巴,宽额头,玉佩饰顶,秀发齐肩,莲盘端坐,风姿绰约;双手托着两棵古松,意若要使春色永驻人间, 是大自然的神奇雕塑,成就了三清山这尊美妙无比的艺术珍品!
巨蟒出山是由风化和重力崩解作用而形成的巨型花岗岩石柱,经过亿万年风雨,依然屹立不倒,形似一硕大蟒蛇破山而出,直欲腾空而去,垂直高度128米,一柱擎天。
我是周六下午3点到达南部索道上方,先游览东部景区,日上酒店开始顺时针游览,最终到达大三清酒店,路过上述的东部主要景点,全程约3.5公里,海拔落差近200米,两起两落,需要爬升两次和下降两次,先从日上酒店爬升到玉皇顶,然后下降到东方女神,此后再次爬升到玉清台,最后再下行到大三清酒店,中间路过一线天,时间2小时左右。由于下雨,啥景色都看不到,第二天一早,又逆时针转了一圈,早上天气晴朗,运气不错,美景尽收眼底。
游完东部景区,回到大三清宾馆,吃了碗面条,接着去西部景区游览,游览线路如下图所示,分别为咕咚软件记录和tomtom手表记录。
从图中数据可以看出,整个西部景区路线图类似于数字“8”(记住这个“8”,后面会经常讲到,这个数字是我的独创,很形象吧,有助于各位看官理解,如有雷同,纯属巧合),总距离超过10公里,游览时间达5小时之多,顺时针游览,几乎游览了西部所有的景点,1~4公里为西海岸,6~7公里处为去最高峰玉京峰的路,7~9公里为阳光海岸。图中3公里处为三清福地景点。
三清山的第一次大海浸发生于14亿年前的中元古界,海水浸没达4亿年之久,沉积数千米厚的双桥山群的复理式海相碎屑岩,并夹杂有海底火山喷发物。10亿年前,三清山地区成为华南洋中的一个岛弧,西海岸栈道的位置是海洋,朝西边,所以后来人们称作西海岸,朝东的就叫东海岸也叫阳光海岸。
上述我们经常提到的景点,西海岸,阳光海岸,都是高空栈道,西海岸和阳光海岸是围绕西部景区的一圈栈道,周长约9公里,主峰玉京峰就被这圈栈道包围着,由于三清山山势陡峭,有的山壁陡峭程度达到90度,如果修路或用台阶的话,可能工程量更大,且道路会很高低不平,所以很多景点都采用钢经混领土铸造的栈道,大多是在直立的山崖上搭建。大部分的栈道是比较平缓的,上下起伏程度不大,适合普罗大众。但从南部缆车出来到西海岸栈道,不是平坦的大道,垂直高度近200米, 所以对体力是有个基本的需要的,三清山上主要平坦的地方也就栈道上了,去其他各个景点都是要上上下下的,累计爬升高度还是较多的。
果然是“小黄山”,那个好像是黄山松哦
在西海岸观看远处云上山峰
三清宫位于三清山景区西北角,上面提到的“8”字的头部位置,“8”字上面的“0”位置基本上都属于三清宫景区。
三清宫景区,又叫三清福地景区, 相传唐朝始建,后来经历多次重建和毁坏,现三清宫为明代所建,坐南朝北,前殿后阁,左右厢房,两层两进,基本上是有石块,石柱构成。虽然看上去不够豪华和大气,根本不能和武夷山天游峰相媲美,但是其石器建筑及其高海拔(1533米)还是给人留下很深的历史,庄重感和神圣感。即使你跟我一样不懂风水,也会被周边的风水给深深给深深吸引,也会认为这里是个福地。整个福地正西面洼地水塘叫涵星池,处于后天八卦兑位,兑象泽,沼泽,是三清福地高山盆地中净衣池、清华池、涵星池三口风水池中最大的一口风水池,湖水清澈平静,如一面镜子可倒映星月。三清宫正前方是一个块很平坦的区域,在山上很难找到这样一块很大的平坦地形,我猜想是以前建筑的遗址吧,在这里坐一会,非常惬意,其意境只可意会不可言传。
涵星池
三清宫附近的台湾松树林
玉京峰景区是三清山最高而又最中心的景区,海拔1819.9米,是三清山海拔落差最大的景区,景区内有玉京、玉虚、玉华三座主峰。
玉京峰位于“8”字中下面“0”的中间位置,从“8”字两个“0”交界的地方开始上山,全程台阶和上坡,道路有点荒凉,跟栈道不能比,单程有700米,入口处不太明显,没有“玉京峰”的指示路牌,不知道为什么,如下图位置所示:
我是午后才开始登玉京峰的,由于天气不给力,几乎看不到上面的景色。山顶是几块巨大的石头,恐高的话估计还不敢爬上去,看不到景色,但可以隐隐约约得听到下面游客的声音,我们戏称这是来自凡间的声音。整个上下山的过程大概需要1小时,可能是天气,有点荒凉,及难度等综合原因吧,沿途只和一家三口差不多同行,没有再见到更多的游客,如果是一个人前行的话,还真有点孤单。
网上找张图分享下
从玉京峰下来,接下来就是沿着阳光海岸下山了。阳光海岸景区位于西部景区的东面的高空栈道,所以又名东海岸。
由于下午天气不好,沿途的景色基本上只能靠想象了。下图为朋友第二天早上从阳光海岸拍摄到的“巨蟒出山”景点。
从网上找的阳光海岸及其上面的玉京峰
离三清山景区最近的火车站(包括高铁站)是在玉山县,其次是上饶市。从玉山南站(高铁站)下来,出门就是6路公交,乘坐6路公交到终点站玉山汽车站,大约30分钟,打的近30元,12分钟左右,从玉山汽车站可以乘坐到三清山南部索道的班车,17元,路程80分钟左右,返程70分钟左右,去东部索道时间差不多。高铁站也有私家车直接到景点,人多可以跟其谈价格,这样可以节省点时间。从上饶市乘车过去虽然路途远点,但是可以走高速,所以时间更短一些,大概40~50分钟。
推荐缆车上下,因为大多景点在山上,尤其是选择周末两天旅行的话,时间有限,更推荐乘坐缆车上下,除非你体力很好。
缆车有南部外双溪索道和东部金沙索道
我们此行是从南部索道上下山的,因为南部索道上站宾馆比较多,集中,位于景点的中间位置,去主要景点的距离都差不多。
三清山两天可以游玩,时间还比较充足,一天的时间还是有点紧张的,所以推荐在山上住宿一晚。酒店主要集中在南部索道上方,比较多,索道上站就有梯云岭宾馆,天门山庄,再上去就是日上宾馆,日上比较新,日上右上角500米是大三清酒店,有点破旧,这是几个比较大的酒店,周六一般标间的价格为500元,也有多人间的,大三清为150元每人,房间没有卫生间和洗澡间,是共用的,条件有点简陋,房间还可以,比较整洁和干净,就是洗澡需要跑到地下一楼一个小的洗澡房,建议比较讲究的还是住标间吧。三清山上面大约步行10分钟的一线天景点处可以也可以住宿,条件要差点,大通铺人均80~90元。
多处景点都提供帐篷出租和热水洗澡服务,比如玉台山庄(看日出的最佳地点),玉皇顶(应该是东部最高峰),三清宫(西部主要景点)等。
从东部金沙索道上山的话,可以选择女神宾馆。
大三清宾馆,一晚面条28元,早餐稀饭,馒头,鸡蛋,20元,炒菜没有尝试。
南部索道上方玉米5元,矿泉水5元,在上去一点,走上10分钟,到日上的位置,都变成10元了,这个有点不科学,再到高海拔的位置,矿泉水就变成15元一瓶了,山上就这样,价格跟海拔成正比。省点的话,可以自己多带几盒泡面上来。
三清山的大多景色都是要远观的,主要是一些惟妙惟肖的山形,山石,所以,不建议下雨天去,否则山上雾气大,什么景点都看不到,只能看到脚下的栈道和台阶了,那就只能当作锻炼身体了。这次来参观不是很幸运但也算幸运,本来计划之前的一周过来,但是由于下雨,所以推迟了一周。周六中午到达山上,整个下午大多时间是雨雾中度过,在东部景区逛了一圈,景色几乎看不到,看着景点处的介绍,只能在脑中充分展开想象,近在咫尺的景点大概是个什么样子。可喜的是第二天一早,雨过天晴,山上格外干净,清新,视野开阔,偶尔山谷上升一股云雾,远处山峰在云上隐隐约约,充满仙气,此时身处当中,你就会觉得自己是在仙境,远离嘈杂的人间。我猜想86版西游记可能是因为成本问题或难度较大而没有来这里取景,但他们另一个取景点龟峰就离三清山不远。
最后来张个人的吧,拍摄于上清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