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双层叠加龙骨(双层龙骨和单层龙骨的区别)
辽宁景区玻璃栈道发生事故的原因是什么?
这种原因有很多,比如质量或者天气。
玻璃栈道位于世界地质公园、国家森林公园白石山景区白石画廊的双雄石至飞云口绝壁栈道1.5公里处。白石山玻璃栈道长96米、宽2米、海拔1900米,是国内最长、最宽、最高的玻璃栈道。
玻璃栈道为混凝土框架结构,3.2厘米厚的双层夹胶玻璃与不锈钢龙骨架巧妙结合,每平方米承重达1000公斤,为游客游览风光带来别样体验的同时保障安全。玻璃栈道的钢化玻璃载重安全系数已经堪比传统的钢筋混泥土,游客再也不用担心安全问题,也是玻璃栈道商业化的基础。
关于营口龙骨事件,有谁知道科学家对此的DNA测试结果如何???
70年前,营口辽河北岸苇塘中发现一巨型动物骸骨,因其头上长角,“龙”降营口之说成了轰动东北的话题。遗憾的是,这具骸骨并没有被完好地保存下来,关于它的下落也众说纷纭。
今年6月16日,一位名叫孙正仁的81岁高龄老人,将5块“龙骨”献给了营口市史志办公室。这一举动再次引起人们的关注。
首次报道题目《“龙骨”碎片现身营口》
晨报营口讯(记者 杨立科)由营口老者捐献的所谓“龙骨”是一万多年的的野马化石。
10月30日,营口市史志办公室在一书城,召开了“营口‘龙’之谜”读者见面会,公布了“龙骨”之谜的最后结果。
然而对于“营口降龙”一说,还有谜团待解。
捐献的“龙骨”是野马化石
9月6日,营口市史志办公室主任周丛一、副主任王帛和韩晓东,带着当年《盛京时报》发表的“龙骨”照片和孙正仁老人捐献的“龙骨”前往大连水产学院。学院办公室张元庆为他们请来了两位专家,但两位专家考虑到营口“龙”为大型水族动物,因此建议他们到大连自然博物馆请专家进行鉴定,并为他们联系到了该博物馆的刘馆长。
大连自然博物馆的刘金远、赵永波两位专家对“龙骨”进行了肉眼和显微镜下鉴定,他们基本取得了一致意见,认为营口孙正仁捐献的“龙骨”为距今一万多年前的野马化石,而与《盛京时报》发表的“龙骨”并非一体。要对“龙骨”进行准确年代鉴定需要到北京用碳14(C14)进行同位素鉴定。
照片“龙骨”有两种可能
鉴定中,两位专家对《盛京时报》上的“龙骨”照片究竟为何物,却产生了意见分歧。
刘金远高级工程师认为,虽然照片不是特别清晰,但根据形状看有可能是恐龙;而赵永波副研究员认为,有可能是当年一条搁浅的须鲸;最后,大连自然博物馆的专家对《盛京时报》上的“龙骨”为何物,没有作出肯定的答案。
在大连自然博物馆的标本室内,营口市史志办公室主任周丛一和副主任韩晓东分别拍摄了一组各种恐龙和各种类别鲸的标本照片。
回到营口后,营口市“龙”之谜课题研究小组将各种标本照片与营口“龙骨”照片进行了认真细致的分析和比较,认为是须鲸的可能性大一些。因为1934年夏天,连续下雨40多天,水位上涨,须鲸从辽河入海口进入辽河,雨后搁浅在芦苇荡中。同时成年须鲸的长度一般在一二十米之间,而营口“龙”的长度是11米左右,这是第一个相似的地方。同时须鲸的胸鳍腐烂后暴露出来的刺状骨头像爪子。须鲸的下额腐烂露出来后,非常像两个弯弯的“角”,营口“龙”是被人为“安装”上去的。
但在读者见面会上,有人提出,如果是须鲸的话,为什么会有鳞片呢?须鲸属于哺乳动物,是没有鳞片的。
在营口市史志办公室工作人员的调查过程中,营口惟一健在的目击者———当年只有9岁的肖素琴(女)称,没有注意“龙”是否长角,但可能有鳞、有爪。同时,据了解,当年有人刚发现“龙”时,鳞片堆在其附近,共有两筐之多。
面对诸多疑问,营口市“龙”之谜课题研究小组作出了另外一种推断———营口“龙骨”照片上的生物有可能是一种还未被人类认知的动物。
“龙”骸骨去向的三个传说
到目前,当年《盛京时报》上刊登的“龙”骸骨仍无据可查。
营口市80岁的老者杨义顺说,关于“龙骨”的下落,有3种流传版本:
一是传说由于当时营口处在“日伪”当局的统治下,而日本人又非常重视对生物的研究,因此当时传说日本人将“龙骨”运到了“伪满洲国”的新京(今长春),而后运到日本。
第二种传说是“龙骨”标本由位于营口市通惠门街的师范南校作为动物标本后,转到营口水产高级中学做标本,后来水产高级中学迁移到大连,“龙骨”也随学校迁往大连。
第三种传说是“龙骨”被营口市某中药商买去做了药材。
但这3个“龙踪”说法都只是传说而已,是否真的存在“龙”?70年前,在辽河北岸搁浅而死亡的动物是否是“龙”,如今它又在哪里?至今仍是一个谜团。
营口“龙骨”原是野马化石
辽宁营口龙骨事件
自古以来,龙在我们中国文化中,有着非常特殊的涵义,可以说它占据了各个领域,成为中华文化的精神象征。那么龙是否存在?是精神还是物质现象?这似乎至今还是一个谜。但凡龙的传说、龙的故事都源自遥远的古代。然而,您听说过在现代自然界中发生的有关龙的故事吗?
2004年6月16日这一天,家住辽宁营口81岁高龄的孙正仁老人,带着一件神秘的东西来到了营口市史志办公室。匣盒被打开了,里面呈现出五块不起眼的骨片,然而,它一经披露,便在营口引起巨大轰动。据老人讲,这是龙骨,自己珍藏多年。难道它们真是龙身上的骨头?难道这世界上真的有龙吗?
周从一(营口市史志办主任):经过媒体报道之后,市民对这个问题都很关注。有的见证人给咱们挂电话,给咱们提供情况和咱们联系,提供线索。
为什么这五块骨片在营口会引起如此轩然大波?市民竟会有如此高的热情,难道营口真的有龙降临过?
韩晓东:因为这龙在世上可以说都是传说中的东西,突然间出了龙骨了,大伙都觉得非常新奇。所以 都想一饱眼福,看一下龙骨到底是什么样。
营口人对龙的青睐并不是仅仅由这几块骨片而来,实际上他们对龙所保持的特殊热情已经维系了70年。原来早在70年前,营口在历史上确实曾经发生过一次“天降巨龙”的传闻。
韩晓东:我们单位这几个同志到省档案馆翻阅《盛京时报》的时候,打开这个报纸,看到这条消息时我们首先是惊讶。
这是1934年营口当地的一家非常有名的报纸《盛京时报》,在版面的中间,可以看到一篇配发照片的报道,题目为《蛟类涸毙》。文中提到“本埠河北苇塘内日前发现龙骨,旋经第六警察分署,载往河北西海关前陈列供众观览,一时引为奇谈,以其肌肉腐烂,仅遗骨骸,究是龙骨否,议论纷纭,莫衷一是。”
紧接着连续数日,当地报纸又发表了相关的连续报道,当时的营口水产专家判定此物为龙的一种——蛟类。
1934年的夏天,营口阴雨连绵,持续下了40多天的大雨,辽河水暴涨,辽河北岸的芦苇塘变成了一片汪洋,鱼虾漂浮在水面上,空气中飘散着一股强烈的腥臭味道。大雨过后,当时生活在辽河北岸的人们都能闻到苇塘内的腐臭气味,但却始终搞不清楚究竟是什么原因。
一天,一个看管苇塘的人顺着味道走去,在他扒开芦苇时,惊奇地发现在芦苇塘中竟然有一巨大怪物的尸骸。看苇塘人惶恐不安,慌慌慌张张地拔腿就往回家跑,据说到家后他一头扎到炕上,从此一病不起。
当地一些上了年纪的老人回忆说,这个怪物曾经出现过两次,第一次出现在距离入海口20公里处。
肖素芹:我9岁那年看到的,我在马身上站起来,我爸扶着我,我站着看的。看到龙眼睛半睁不睁,它尾巴回过来绻着,两爪子在前边,你看两爪子就像龙爪一样一样的。龙离开水不行,干巴。龙都要生蛆架势。
当时,老百姓认为天降巨龙是吉祥之物,为了使困龙尽快上天,人们有的用苇席给怪兽塔凉棚,有的挑水往怪兽身上浇,为的是避免怪物身体发干。据说,人们都非常积极,即便是平日里比较懒惰的人也都纷纷去挑水、浇水。
而在寺庙里许多百姓、僧侣每天都要为其作法、超度,此举一直持续到又一次的数日暴雨过后,这只怪物神秘地消失了为止。
然而,二十多天以后,这个怪物第二次又奇异地出现了,这次出现是在距辽河入海口10公里处的芦苇丛中,此时它已不是活物,而是一具奇臭难闻的尸骸。
骨片的捐献者——孙正仁老人在当年亲眼目睹这个怪物骨骸时只有十一岁。
见证人 孙正仁:光骨头不是原来的龙型,画的那个、描得那个不是那个型,就是挺长的,挺大的头,两个大角一米多长,不止一米三、四尺,长两根。趴在地上,身上弯弯曲曲的,能有十几米这么长。
另一位见证人,80岁的杨顺义老人在童年时也曾亲眼目睹当时的情形,他带着史志办的工作人员来到了当年怪兽最后搁浅的地方。
杨顺义:当时看到摆放的地方都是三角骨头,一百多块,有一或两个角记不清了,就在这里。人们说是天上掉下来的龙,龙身上都是蚂蚁那么大的小蛆,会蹦,一蹦多高。它顺沟上来了,上来以后连续下雨,潮水再大,它进了苇塘了。进了苇塘以后,赶上没有大潮没有水,它就落那了,落了以后,太阳这么一晒,雨不下了,它受不了了,硬晒,晒一个来月。
据几位老人讲,当年有关方面曾邀遍老渔民辨认,但没一个人认识怪物尸体。为此百姓议论纷纷,普遍认为是“龙骨”,并推断是“遭了天谴而被雷击”后落入苇塘。当时的《盛京时报》记者也前来采访,并称其为“天龙降”、“巨龙”等等,同时还配发照片。由此,1934年那个夏天,东北三省的好奇者纷纷乘火车到营口观看所谓的龙骨,以一饱眼福。从而造成当年往返营口的火车票异常紧张,票价竟然由此上浮。
北京的漫画家李滨生老先生兄妹三人在少年时都目睹过所谓的“龙骨”展览,80年代中期,根据自己的记忆,他在《营口日报》写下了当年的所见所闻,并勾勒了一幅漫画,从中我们可以体会到当时盛况。
李滨生:记得那一年我十岁,在70年前,在西海关露天展览围的一圈是锚,舢板下固定船的锚用那个间断着围起一个圈,用绳子拦着,地下洒着白灰,因为人很多也挤不进去。随着人流的移动才能到前边看,人都有一个好奇心理去看,只是传说中有龙,实际生活中没有见过的机会,都很好奇,去看。重点都看头,它很长,有两三丈长,十米左右,立着。脊梁骨朝上不像鱼。奇怪的是头上有角,任何水族没有角。
而此时,工作人员们困惑了,他们无法断定这个怪物骨骸究竟是龙还是其他别的动物,尽管从翻阅的历史资料和众多健在的目击者证实,认定它是龙,但这一切都需要科学作为佐证,然而这个佐证去哪里去找?如此大的庞然巨物为什么只剩下几个碎片,它的主体又在哪里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