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川音乐殿堂木地板(利川音乐殿堂木地板店)
龙船调的历史沿革
解放前,种瓜调一直在利川市城和汪营、柏杨等地广为流传,并在歌唱间伴有打击乐器。1935年春节期间,利川举行业余文娱汇演,柏杨业余剧团成员谢义群(女)、瞿廷生、吴庆业、何帮清、丁洪孺等演唱了《种瓜调》,反映良好,收效极佳。县文化干部对其加以整理并根据原来表现形式定名为《龙船调》。
1955年春节,利川举行全县业余音乐、舞蹈、戏曲汇演,《种瓜调》受到好评。后经加工润色,改为表演唱《龙船调》。
1956年02月,经过利川县文化馆音乐干部周叙卿和舞蹈干部黄业威在柏杨坝搜集整理的《种瓜调》以《龙船舞》的形式,参加《恩施地区第一届民间歌舞文艺会演》,评为优秀节目。
1957年03月,汪营农民歌手王国盛,张顺堂在北京怀仁堂举行的“第二届全国民间音乐舞蹈比赛大会”上首次奉献给首都观众《龙船调》,获得领导和专家的一致好评。从此,此曲在全国广泛流传,甚至传入东南亚国家。
1958年01月01日,在全国举行的“通美杯”歌曲大赛中竟出现北京和湖北两个组都选中《龙船调》这首歌的动人场面。
1962年05月,收入《湖北省民歌集》,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制成唱片发行。
1979年收入《中国民歌集》。
1991年10月《龙船调》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于世界25首优秀民歌之一。
1991年《龙船调》入选《中国民间文学集成》、《利川市民族民间歌谣集》。
1994年05月30日,中央电视台地方台30分钟节目专题报道了由柏杨民间老艺人演唱的《龙船调》,龙船调》的发源地利川柏杨坝为世人瞩目。
1998年09月,湖北省第四届民运会在利川召开,五千人在开幕式上表演了名为《龙船调的故乡》的大型歌舞。
1999年,湖北电视台专程到利川为《龙船调》拍摄MTV。
2000年08月,中央电视台以《龙船调的故乡》为名到利川拍摄专题片。
2001年,《龙船调》获文化部、国家民委、广电总局举办的世纪民族之歌金奖。
2002年10月,中央电视台到利川录制《清江绝唱龙船调》专题片。
2002年,武汉星海合唱团一行50余人在韩国釜山参加“第二届奥林匹克国际合唱比赛”,《龙船调》获得银奖。12月20日,著名歌唱家宋祖英在澳大利亚悉尼歌剧院音乐厅举行独唱音乐会,将《龙船调》唱响世界。
2003年06月,中央电视台录播电视专题片《土家情韵》,再推利川《龙船调》。08月,利川与中央电视台联合摄制了由著名歌唱家汤灿演唱的MTV《利川民歌龙船调》在“魅力12”等栏目向全国和世界播放。11月23日,宋祖英在艺术殿堂维也纳金色大厅唱响《龙船调》。
2006年07月,利川民歌《龙船调》入选中国探月搭载候选曲目。
2006年10月12日,宋祖英在美国肯尼迪艺术中心唱响《龙船调》,再次将“妹娃要过河,哪个来推我嘛”的唱词推向世界。
2009年06月21日,《龙船调》荣获湖北传世金曲之首。
2010年,中国音乐学院胡廷江谱写了《新编龙船调》,由时尚民歌天后汤灿演唱。在2010汤灿上海演唱会中唱响世界。

维也纳的金色大厅简历
金色大厅 金色大厅,全称为维也纳音乐协会金色大厅(德语:“Groszlig;er Saal”或“Goldenr Saal Wiener Musikvereins”),是世界上著名的音乐厅之一。金色大厅并非一座独立的建筑,而是音乐之友协会大楼的一部分,该建筑物中有多个音乐厅,除金色大厅外,还包括勃拉姆斯厅和莫扎特厅等演出大厅,以及办公室。金色大厅是维也纳音乐生活的支点,也是维也纳爱乐乐团的常年演出场地。维也纳新年音乐会按照传统都会在这里举行,每年随着新年音乐会通过电视转播将该大厅金碧辉煌的装饰和无与伦比的音响效果展现在全世界的观众面前。该协会大楼由Th·汉森于1867年至1869年建造。
举行维也纳新年音乐会的“金色大厅”曾令全世界多少音乐爱好者神往,也正是“金色大厅”孕育了维也纳爱乐之声。说起来,这座大厅也有一百几十年的历史了。它落成于1870年,正式的名称应该叫作音乐协会大厅,由建筑大师奥菲尔·汉森设计。
大厅内共有1654个座位和大约300个站位,金碧辉煌的建筑风格和华丽璀璨的音响效果使其无愧于金色的美称。自大厅落成那天起,维也纳爱乐乐团就在这里“安营扎寨”。在每年的新年音乐会的电视转播中,全世界的爱乐者都可以在聆听音乐的同时一睹“金色大厅”的风采。
与阿姆斯特丹的音乐大会堂和纽约卡内基音乐厅相比,这个“长方形鞋盒”的确是狭长了些。然而它的声音流动性特别好。在这里,弦乐器与木管乐器、木管乐器与铜管乐器的平衡达到了巧妙无比的境界。也正因如此,每年一度的新年音乐会才带给全世界音乐爱好者难以忘怀的视听享受。
维也纳的专家们在协会大厦建成125周年的研究报告中指出:“金色大厅”的屋顶为平顶镶板,两侧有楼厅和音乐女神的雕像。这些具有美学意义的装饰物使原本直接撞击到墙壁上的乐音有延长和舒缓的作用。“金色大厅”的木质地板和墙壁就像是小提琴的共鸣箱一样,使乐队演奏的声音在厅内振动和回旋,余音袅袅。“金色大厅”的确是独一无二,称得上是世界上音响效果最出色的音乐厅。
“金色大厅”在新年这一天总是花团锦簇,充满着春的气息。这些鲜花都来自意大利的“阳光之城”圣雷莫,是意大利人民送给维也纳新年音乐会最好的贺礼。维也纳的园艺师们,包括各界的退休人员,都前来参加会场的布置工作。每一年主题花束的品种和色调都有所不同,因此在卫星电视转播时,细心的电视同行们总是询问一下花的颜色,避免在设计电视字幕时叠加上相同颜色的标题,影响观众的收视效果。
金色大厅也见证了中国民乐走向世界的历程。自1998年中国民乐乐团第一次在此演出并引起巨大反响,受到热烈欢迎,中国民乐已经开始在世界广泛传播,成为西方上层社会素质和品位的表现。
维也纳新年音乐会蜚声世界,1993年新年音乐会有30多个国家和地区通过电视卫星收看实况广播,收看人数达10亿以上。厅内有收藏馆,馆分两室。一间是展览,定期举行收藏品展览,供人参观。一间是档案室,一边的书架上放满大量历代手写的、木刻的、铅印的音乐书籍和乐谱;另一边是一排铁箱,藏有音乐大师的乐稿、书信和其他手迹,其中有莫扎特的乐稿:《最后一个交响曲》、舒伯特的手稿:《未完成交响曲》等。屋子中间是一长排桌子,供研究者查阅资料之用。档案室原为勃拉姆斯的办公室,他临终前一再嘱咐,要把他珍藏的几千册音乐书籍和乐谱全部捐献给档案室。
每场交响乐演出末尾的保留曲目是史特劳斯的《拉德斯基进行曲》
关于演出:
中国今年来有多位艺术家到金色大厅演出,如宋祖英,谭晶,廖昌永,王宏伟,王莹等
各地的艺术团也纷纷到音乐殿堂一展风采,展示了东方文化的动人魅力。
在歌剧院听歌剧是种怎样的体验?
我认为金色大厅是听觉盛宴,歌剧还有视觉和心灵的震撼,著名歌剧都用他们的古文演唱,每个座位第一排都有给到提字小荧幕,据说上演的剧目一年内是没有重复的。
维也纳金色大厅能容纳多少听[观]众?
大厅内共有1654个座位和大约300个站位
金色大厅,全称为维也纳音乐协会金色大厅(德语:“großer saal”或“goldenr saal wiener musikvereins”),是维也纳也是世界上着名的音乐厅之一。金色大厅并非一座独立的建筑,而是音乐之友协会大楼的一部分,该建筑物中有多个音乐厅,除金色大厅外,还包括勃拉姆斯厅和莫扎特厅等演出大厅,以及办公室。金色大厅是维也纳音乐生活的支点,也是维也纳爱乐乐团的常年演出场地。维也纳新年音乐会按照传统都会在这里举行,每年随着新年音乐会通过电视转播将该大厅金碧辉煌的装饰和无与伦比的音响效果展现在全世界的观众面前。该协会大楼由th·汉森于1867年至1869年建造。
举行维也纳新年音乐会的“金色大厅”曾令全世界多少音乐爱好者神往,也正是“金色大厅”孕育了维也纳爱乐之声。说起来,这座大厅也有一百几十年的历史了。它落成于1870年,正式的名称应该叫作音乐协会大厅,由建筑大师奥菲尔·汉森设计。
大厅内共有1654个座位和大约300个站位,金碧辉煌的建筑风格和华丽璀灿的音响效果使其无愧于金色的美称。自大厅落成那天起,维也纳爱乐乐团就在这里“安营扎寨”。在每年的新年音乐会的电视转播中,全世界的爱乐者都可以在聆听音乐的同时一睹“金色大厅”的风采。
与阿姆斯特丹的音乐大会堂和纽约卡内基音乐厅相比,这个“长方形鞋盒”的确是狭长了些。然而它的声音流动性特别好。在这里,弦乐器与木管乐器、木管乐器与铜管乐器的平衡达到了巧妙无比的境界。也正因如此,每年一度的新年音乐会才带给全世界音乐爱好者难以忘怀的视听享受。
维也纳的专家们在协会大厦建成125周年的研究报告中指出:“金色大厅”的屋顶为平顶镶板,两侧有楼厅和音乐女神的雕像。这些具有美学意义的装饰物使原本直接撞击到墙壁上的乐音有延长和舒缓的作用。“金色大厅”的木质地板和墙壁就像是小提琴的共鸣箱一样,使乐队演奏的声音在厅内振动和回旋,余音袅袅。“金色大厅”的确是独一无二,称得上是世界上音响效果最出色的音乐厅。
“金色大厅”在新年这一天总是花团锦簇,充满着春的气息。这些鲜花都来自意大利的“阳光之城”圣雷莫,是意大利人民送给维也纳新年音乐会最好的贺礼。维也纳的园艺师们,包括各界的退休人员,都前来参加会场的布置工作。每一年主题花束的品种和色调都有所不同,因此在卫星电视转播时,细心的电视同行们总是询问一下花的颜色,避免在设计电视字幕时叠加上相同颜色的标题,影响观众的收视效果。
金色大厅也见证了中国民乐走向世界的历程。自1998年中国民乐乐团第一次在此演出并引起巨大反响,受到热烈欢迎,中国民乐已经开始在世界广泛传播,成为西方上层社会素质和品位的表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