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含大理音乐殿堂木地板的词条
情侣三日游,哪些城市值得推荐?
这些年来我去过不少城市旅游大理音乐殿堂木地板,知道有很多景点很美的地方特别适合情侣一起去打卡的,可以参考我下面的这份攻略,看看有没有你们想去的城市哦~我这里推荐5个,一起来看看吧~
一、重庆
二、湖南长沙
三、西安
四、海南三亚
五、厦门
先来说说第一个城市——重庆,重庆这座城市总能给我带来一种特别的魅力~
❤️推荐理由
三天两夜,玩转重庆著名景点。像解放碑、洪崖洞、朝天门、磁器口古镇,还有亚洲第二长扶梯/两路口皇冠大扶梯,以及马房湾66号七彩巷、文艺拍照地鹅岭二厂等等等,大部分不用花钱就能打卡的绝美景点。
重庆景点推荐大理音乐殿堂木地板:
1、解放碑
🚩渝中区解放碑
中国唯一一座纪念中华民族抗日战争胜利的纪念碑,也是重庆解放历史的见证。
2、千厮门大桥
🚩江北区北滨1路南侧
重庆著名景点洪崖洞、重庆大剧院旁,距解放碑中央商务区仅几百米。
3、朝天门广场
🚩渝中区朝千路1号
朝天门的夜景也是非常美的,晚上灯光都开大理音乐殿堂木地板了,特别漂亮,眼前是灯火辉煌的码头。
4、磁器口
🚩沙坪坝区磁童路
不喜热闹的旅行者转走其中的小巷,可以品味到最真实的生活。
5、洪崖洞
🚩渝中区嘉陵江滨江路88号
江景和城市风貌完美融合,以75米高的超常落差,顺崖而上,高低错落、依山而建。
6、南山一棵树
🚩南岸区龙黄公路
景区内可以选择在室外的平台上观看夜景,夜景非常不错。
7、鹅岭二厂
🚩渝中区鹅岭正街1号
改造的老厂房,加入大理音乐殿堂木地板了现代设计的艺术风格。电影《从你的全世界路过》曾在此取景。
8、李子坝
🚩渝中区李子坝站
每天都会上演单轨穿楼越壑,空中飞驰而过的神奇一幕。
9、长江索道
🚩渝中区新华路151号
来重庆一定要去坐一次的项目。现在都变成了游客必须来打卡的一个项目。
✅重庆三日游路线推荐:
✔️第一天:解放碑→千厮门大桥→洪崖洞
✔️第二天:长江索道→鹅岭二厂→李子坝→南山一棵树
✔️第三天:磁器口→朝天门广场
二、湖南长沙
❤️推荐理由
长沙有很多山清水秀的4A景点,不仅景色宜人,关键很多景点都是免费的,像橘子洲,最吸引人的毛爷爷石像,是长沙著名的打卡景点之一,岳麓山、南岳衡山七十二峰之一,还有湖南省最大的综合性历史艺术博物馆,湖南省博物馆、除此之外还可以去参观,白沙井、超级文和友、谢子龙影像艺术馆,和ta一起看长沙夜景,打卡最美景点。
长沙的各个精华景点,看这里就够了👀
1、岳麓山
🌈岳麓区高路103号
✨岳麓山风景区位于橘子洲旅游景区内,中国四大赏枫胜地之一。
2、湖南省博物馆
🌈开福区东风路50号
✨陈列馆里展有薄如蝉翼的素纱单衣、完好无损的印花绵袍,彩绘漆器帛画以及各种木俑等。
3、橘子洲
🌈岳麓区橘子洲头2号
✨橘子洲是湘江中的一个冲击沙洲,四面环水绵延数十里,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
4、太平老街
🌈天心区五一大道与太平街交叉口
✨闲逛老街,还能吃到地道的长沙臭豆腐、糖油粑粑等当地的小吃。
5、国金IFS
🌈芙蓉区解放西路270号
✨楼顶有具有代表性的KAWS的雕塑,年轻人到了这里都爱来打卡。
6、黄兴路步行街
🌈芙蓉区黄兴南路
✨地方不大,但位置非常好,作为供市民休闲的小广场,黄兴广场这边真的很不错。
7、湖南大学
🌈岳麓区麓山南路2号
✨这里不仅是中国的高等学府,也成为了长沙著名的旅游胜地。其中岳麓书院就在校园内。
8、湖南省植物园
🌈雨花区植物园路111号
✨植物园拥有从荷兰引进的近百个品种的郁金香,在近300亩地里迎春绽放。
9、坡子街
🌈天心区坡子街
✨在这里可以吃到臭豆腐、糖油粑粑、米粉、口味虾等长沙特色美食。
Ps:长沙太多好玩又漂亮的美景了,需要你亲自去发掘!!
三、西安
❤️推荐理由
西安大多数的景点都是免费开放的,像陕西历史博物馆,华夏文明的瑰丽殿堂,还有大唐不夜城,一次穿越古今的难忘记忆,除此之外还有酒吧一条街的德福巷、大唐芙蓉园、兵马俑、昆明池等等著名景点,不仅门票免费,而且小吃众多、关键好吃不贵。
西安各个精华景点看这里👇
1、大唐芙蓉园
✨雁塔区芙蓉西路99号
✔️西北地区最大的文化主题公园,国内最大的仿唐建筑群;不夜城也在附近都是不错选择。
2、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
✨临潼区秦陵北路
✔️以兵马俑为基础,在原址上建立的中国最大的古代军事博物馆。
3、大唐不夜城
✨雁塔区慈恩路46号
✔️集购物、餐饮、娱乐、休闲、旅游、文化为一体。
4、陕西历史博物馆
✨雁塔区小寨东路91号
✔️博物馆浓缩了中华民族的历史精华,被誉为“华夏珍宝库”,是展示中国古代文明和陕西历史文化的艺术殿堂。
5、西安城墙
✨碑林区南大街2号
✔️城墙周围有护城河环绕,著名的西安钟鼓楼就位于城墙中心。
6、华山风景名胜区
✨渭南市华阴市集灵路
✔️华山是中国著名的五岳之一,东峰上的朝阳台为观日的最佳地点。
7、大雁塔
✨雁塔区雁塔南路
✔️白天的音乐喷泉好似银装素裹,夜晚在3000多盏彩灯的照耀。
8、西安钟楼
✨碑林区东西南北四条大街交汇处
✔️鼓楼与钟楼相距200米,两座明代建筑遥相呼应,是中国形制最大、保存最完整的鼓楼遗迹之一。
9、小雁塔
✨碑林区友谊西路72号
✔️环境清幽,经受了1200多年风雨的侵袭和70余次地震的考验,历史上曾经历过三次离合。
四、海南三亚
❤️推荐理由
三亚的海景超级美!非常适合情侣一起去漫步打卡,三亚还是很多新人拍婚纱照的首选地哦,尤其是蜈支洲岛、椰梦长廊和鹿回头公园,爱的元素满满~
三亚必打卡景点推荐:
1、蜈支洲岛
✨海棠区海棠湾镇
✔️岛上网红景点随手一拍就是一张大片。蜿蜒绵长的海岸线,清澈见底的海水,神奇的海底世界
2、亚龙湾
✨吉阳区龙塘路
✔️被誉为“天下第一湾”,是个放松休闲、享受美食、体验水上项目的好地方。
3、南山文化旅游区
✨崖州区南山村
✔️中国佛教传统文化的大型园区,内部景点繁多,108米海上观音是当之无愧的亮点之一。
4、鹿回头风景区
✨吉阳区鹿岭路
✔️三面环海,一面毗邻三亚市区,是登高望海、日出日落以及俯瞰全城的绝佳观景点。
5、椰梦长廊
✨天涯区三亚湾路
✔️海滨风景大道,椰树整齐地排列在路旁,与沙滩、海水组成一幅美妙的画面。
6、亚龙湾热带天堂森林公园
✨吉阳区吉阳镇亚龙湾
✔️电影、电视剧在海南三亚的主要取景地。随处可见影视剧中的场景。
7、分界洲岛
✨陵水黎族自治县光坡镇
✔️海水清澈干净,沙滩松软细白,是海南最适宜潜水和观赏海底生物的海岛。
8、后海村
✨海棠区后海村
✔️悠闲的渔村氛围、富有特色的渔民生活,也有众多人喜欢来此冲浪。
9、西岛
✨天涯区肖旗港西岛
✔️风景秀丽,海水清澈见底,游客量相对较少。
五、厦门
❤️推荐理由
厦门,有着大都市的繁华,也有着小镇的平和自在,鼓浪屿则是厦门文艺清新的悠然自得,是人文历史的最强显现。“不游鼓浪屿,枉费厦门行”。
厦门必打卡的景点推荐:
1、鼓浪屿
地址:思明区福建路62号
✔️既有独特的侨乡风情,又有美味的闽南特色小吃,各式的异国建筑更是让鼓浪屿别具一格。
2、厦门大学
地址:思明区思明南路422号
✔️建南大礼堂和颂恩楼的人文风韵,芙蓉湖和情人谷风光都是最能体现厦大之美的校园角落。
3、南普陀寺
地址:思明区思明南路515号
✔️五老山则是南普陀寺的后山,厦门八大风景区之一。
4、厦门科技馆
地址:思明区体育路95号
✔️国内热门亲子旅游目的地,有“科学迪士尼”美誉。
5、中山路步行街
地址:思明区中山路56号
✔️厦门最老牌的商业街,很多有名的小吃店。
6、园林植物园
地址:思明区虎园路25号
✔️誉为“万石植物园”,精心设计植物园林。
7、沙坡尾
地址:思明区沙坡尾
✔️老文化与新思潮在这里碰撞出激烈的火花。
8、集美学村
地址:集美区银江路183号
✔️学村内部的人气景点有鳌园、龙舟池等,步行即可游览。
9、环岛路
地址:思明区环岛路
✔️环岛路沿海而建,称为“黄金海岸线”。
旅游小tips:
去游玩记得做好防晒工作,尤其是去海南三亚!
可以提前在美团上面订好酒店、民宿。
出行建议穿舒适的鞋子。

以剪纸为职业的含义
中国剪纸是一种用剪刀或刻刀在纸上剪刻花纹大理音乐殿堂木地板,用于装点生活或配合其他民俗活动的民间艺术。在中国,剪纸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交融于各族人民的社会生活,是各种民俗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传承赓续的视觉形象和造型格式,蕴涵大理音乐殿堂木地板了丰富的文化历史信息,表达了广大民众的社会认知、道德观念、实践经验、生活理想和审美情趣,具有认知、教化、表意、抒情、娱乐、交往等多重社会价值[1]。
2006年5月20日,剪纸艺术遗产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2009年9月28日至10月2日举行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第四次会议上,中国申报的中国剪纸项目入选“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3][19]。
2018年12月,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公布南京航空航天大学为中国剪纸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基地。[4]
中文名
中国剪纸
外文名
Chinese paper cutting, Chinese paper-cut
起源
公元六世纪
实质
中国民间美术
非遗级别
世界级
相关视频
14.8万播放|01:18
一分钟了解剪纸
秒懂百科精选
1.5万播放|02:28
新窗花剪纸 简单的窗花剪纸教程来了,喜欢的一起来学习吧
海宝爱手工
1.2万播放|01:20
新春窗花 非遗文化手工剪纸传承 剪纸教程 手工 剪窗花
奇奇爱手工
1.2万播放|01:04
迎新纳福满族剪纸展览开展
延边广播电视台
5545播放|02:09
新年剪纸DIY,教你如何剪红灯笼,0基础也能学会大理音乐殿堂木地板!
DIYS趣闻手工
7221播放|00:41
兔兔生威迎新春,春节必备兔兔窗花剪纸做起来!
A阿呆简笔画
1万播放|01:06
蜘蛛网剪纸小妙招
秒懂百科精选
5153播放|01:12
七一儿童剪纸
小小的剪刀
5421播放|01:13
在家陪娃一起剪窗花,四瓣团花剪纸
冬琪爱剪纸
8983播放|01:37
剪纸艺术:一张正方形纸就可以学美丽的剪纸,一分钟学会
剪纸纸艺手工
查看更多
相关星图
各地特色剪纸
共14个词条
1.6万阅读
瑞昌剪纸
瑞昌剪纸是一门古老的传统民间艺术,瑞昌位于江西省北部长江南岸,其独特的地理位置极大地影响了瑞昌剪纸的风格。瑞昌剪纸既有南方的阴柔之丽,精巧秀美,又具北方的阳刚之美,古朴豪放。瑞昌剪纸的历史可上溯至汉晋时期,1972年瑞昌境内发掘的西汉古墓墓砖纹饰,被认为是瑞昌剪纸的雏形,其历经千余年嬗变,广泛流传于全市各乡镇妇女群体。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传统美术类项目。
扬州剪纸
扬州剪纸,江苏省扬州市民间传统美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扬州剪纸是江苏省扬州市文化艺术的一项重要组成内容,扬州是中国剪纸流行最早的地区之一,唐宋时期就有剪纸报春的习俗。扬州剪纸线条清秀流畅,构图精巧雅致,形象夸张简洁,技法变中求新,形成了特有的剪味纸感和艺术魅力,为中国南方民间剪纸艺术的代表之一。2006年5月20日,扬州剪纸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遗产编号为Ⅶ-16。
蔚县剪纸
蔚县剪纸,河北省蔚县地方传统手工剪纸技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蔚县剪纸源于明代,是一种风格独特、在国内外享有盛誉的传统民间艺术。清代末年,蔚县剪纸工具改革,由“剪”变“刻”。20世纪初,蔚县剪纸在构图、造型和色彩上逐渐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开创了独具一格的民间剪纸新流派。2006年5月20日,蔚县剪纸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编号Ⅶ-16。
查看更多
中国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
共43个词条
6.1万阅读
中国传统制茶技艺及其相关习俗
入选时间:2022年
太极拳
入选时间:2020年
送王船
入选时间:2020年
查看更多
中国传统的代表性艺术
共5个词条
1.8万阅读
中国戏曲
中国戏曲主要是由民间歌舞、说唱和滑稽戏三种不同艺术形式综合而成。它起源于原始歌舞,是一种历史悠久的综合舞台艺术样式。经过汉、唐到宋、金才形成比较完整的戏曲艺术,它由文学、音乐、舞蹈、美术、武术、杂技以及表演艺术综合而成,约有三百六十多个种类。它的特点是将众多艺术形式以一种标准聚合在一起,在共同具有的性质中体现其各自的个性。中国的戏曲与希腊悲剧和喜剧、印度梵剧并称为世界三大古老的戏剧文化,经过长期的发展演变,逐步形成了以“京剧、越剧、黄梅戏、评剧、豫剧”五大戏曲剧种为核心的中华戏曲百花苑。2021年4月29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经研究,决定成立教育部中国戏曲教育指导委员会。
中国剪纸
中国剪纸是一种用剪刀或刻刀在纸上剪刻花纹,用于装点生活或配合其他民俗活动的民间艺术。在中国,剪纸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交融于各族人民的社会生活,是各种民俗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传承赓续的视觉形象和造型格式,蕴涵了丰富的文化历史信息,表达了广大民众的社会认知、道德观念、实践经验、生活理想和审美情趣,具有认知、教化、表意、抒情、娱乐、交往等多重社会价值。2006年5月20日,剪纸艺术遗产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9年9月28日至10月2日举行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第四次会议上,中国申报的中国剪纸项目入选“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2018年12月,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公布南京航空航天大学为中国剪纸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基地。
中国音乐
中国音乐特指中国器乐与中国声乐,历史可以追溯到黄帝时代。中国音乐曾经对中国周边地区的音乐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同时从孔子传六艺再到近代的西方音乐,中国音乐又在吸收外来音乐要素的过程中不断充实发展。中国素号“礼乐之邦”,古代音乐在人格养成、文化生活和国家礼仪方面有着很重要的作用和地位。孔子提出“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的学习步骤。
查看更多
2009年9月中国22个项目入选非遗名录
共22个词条
8316阅读
中国篆刻
中国篆刻是书法(主要是篆书)和镌刻(包括凿、铸)结合,来制作印章的艺术,是以石材为主要材料,以刻刀为工具,以汉字为表象的并由中国古代的印章制作技艺发展而来的一门独特的镌刻艺术。从明清流派篆刻算起已有近500年的历史。而明清流派篆刻是由古代印章发展而来的,古代印章以独特的风貌和高度的艺术性,为篆刻艺术奠定了优良的基础。所以篆刻艺术史可以上溯到2000多年前的春秋战国时代(公元前770~前221)。2009年,中国篆刻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雕版印刷技艺
雕版印刷技艺,江苏省扬州市地方传统手工技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雕版印刷技艺古称版刻、梓行、雕印等,是指将文字、图像反向雕刻于木板,再于印板上刷墨、铺纸施压,使印版上图文转印于纸张的技艺。该技艺在书写和设计上有较高美学要求,雕版的关键要控制刀速和走刀的方向,特别讲究粘、编、折等操作技巧,整个流程散发着古朴典雅的文化气息。 2006年5月20日,雕版印刷技艺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遗产编号为Ⅷ-78。
中国书法
中国书法是一门古老的汉字的书写艺术,从甲骨文、石鼓文、金文(钟鼎文)演变而为大篆、小篆、隶书,至定型于东汉、魏、晋的草书、楷书、行书等,书法一直散发着艺术的魅力。汉字书法为汉族独创的表现艺术,被誉为:无言的诗,无行的舞大理音乐殿堂木地板;无图的画,无声的乐。汉字是中国书法中的重要因素,因为中国书法是在中国文化里产生、发展起来的,而汉字是中国文化的基本要素之一。以汉字为依托,是中国书法区别于其他种类书法的主要标志。
查看更多
中国民间工艺
共12个词条
8366阅读
中国剪纸
中国剪纸是一种用剪刀或刻刀在纸上剪刻花纹,用于装点生活或配合其他民俗活动的民间艺术。在中国,剪纸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交融于各族人民的社会生活,是各种民俗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传承赓续的视觉形象和造型格式,蕴涵了丰富的文化历史信息,表达了广大民众的社会认知、道德观念、实践经验、生活理想和审美情趣,具有认知、教化、表意、抒情、娱乐、交往等多重社会价值。2006年5月20日,剪纸艺术遗产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9年9月28日至10月2日举行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第四次会议上,中国申报的中国剪纸项目入选“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2018年12月,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公布南京航空航天大学为中国剪纸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基地。
木版年画
木版年画是中国历史悠久的传统民间艺术形式,有着一千多年的历史。到了清代中晚期,民间年画达到了鼎盛阶段。在中国民间,年画就是年的象征,不贴年画就不算过年。年画已不仅是节日的装饰品,它所具有的文化价值和艺术价值,使它成为反映中国民间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木版年画发展到清代中晚期,出现了大大小小几十个产地,其中著名的有:重庆梁平、天津杨柳青、河北武强、山东潍坊、苏州桃花坞、河南朱仙镇、四川绵竹、山西平阳等地。清末民初年间,年画的使用地区覆盖了除西藏以外的全国各地,包括台湾在内。2006年5月20日,朱仙镇木版年画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8年6月7日,木版年画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19年11月,木版年画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保护单位名单。
纸马
纸马俗称,中国民间祭祀财神、月神、灶神、寿星等神祗时所使用的物品。古人祭祀用牲币,秦俗牲用马,唐代玄宗以后始以纸马祀鬼神。纸马的形式实质上就是木刻黑白版画,因为它只存在于民间,为区别其它的书籍插图版画、佛、道经版画等,我们称它为民间版画。当然,民间版画还应包括年门画。云南有关民间美术研究的人士多称其为"甲马纸",这是根据最初收集这种民间版画的保山、腾冲、大理等部分滇西地区的民间称呼而来,于是沿袭成俗。但据笔者所调查的云南其它地区,如滇南、、滇东北,甚至已近滇西的楚雄却都各有别称,相比之下,总体上都称其为“纸马”。
查看更多
历史沿革作品分类方法技巧用途形式装裱样式内容意义各方派系传承保护TA说参考资料
历史沿革
先唐
纸的发明是在公元前的西汉时代,在此之前是不可能有剪纸艺术的出现的,但当时人们运用薄片材料,通过镂空雕刻的技法制成工艺品,却早在未出现纸时就已流行,即以雕、镂、剔、刻、剪的技法在金箔、皮革、绢帛,甚至在树叶上剪刻纹样。《史记》中的剪桐封弟记述了西周初期周成王用梧桐叶剪成“圭”赐其弟,封姬虞到唐为侯。战国时期就有用皮革镂花,(湖北江凌望山一号楚墓出土文物之一),银箔镂空刻花(河南辉县固围村战国遗址出土文物之一),都与剪纸同出一辙,他们的出现都为民间剪纸的形成奠定了一定的基础。[5]
北朝对马团花剪纸(左为残片,右为复原图)
南北朝时期《木兰辞》中就有“对镜贴花黄”的诗句。[6]而中国最早的剪纸作品发现[7],是新疆吐鲁番火焰山附近出土的北朝时期(公元386一581年)五幅团花剪纸。这几幅剪纸,采用重复折叠的方式和形象互不遮挡的处理手法[8]。
唐代
唐代 菩萨立像 30.5×19.2cm
唐代剪纸已处于大发展时期,杜甫《彭衙行》诗中有“暖汤濯我足,翦纸招我魂”的句子,以剪纸招魂的风俗当时就已流传民间。现藏于大英博物馆的唐代剪纸均可看出当时剪纸手工艺术水平已极高,画面构图完整,表达一种天上人间的理想境界。[9]唐代流行颉,其镂花木版纹样具有剪纸特色,如现藏日本正仓院的“对羊”,其羊的纹样就是典型的剪纸手工艺术表现手法。唐代民间还出现了利用剪纸形式制作的漏版印花板,人们用厚纸雕刻成花版,将染料漏印到布匹上,形成美丽的图案。[20]另外,在敦煌莫高窟也出土过唐代及五代的剪纸,如《双鹿塔》《群塔与鹿》《佛塔》等都属于“功德花纸”一类,主要是用来敬供佛像,装饰殿堂、道场。其画面构图复杂,有具体的内容,外还有《菩萨立像》《持幡菩萨立像》等水墨画镂空剪纸,是剪纸与绘画相结合的作品[10]。
宋代
南宋时期,已经出现了以剪纸为职业的行业艺人。据宋人周密《武林旧事》中记载,此时杭州的“小经济”多达上百种。其中就专门有“剪镞花样”者,有的善剪“诸家书字”,有的专剪“诸色花样”[10]。
宋代 吉州窑剪纸贴花方块盏
宋代造纸业成熟,纸品名目繁多,为剪纸的普及提供了条件。如成为民间礼品的“礼花”,贴于窗上的“窗花”,或用于灯彩、茶盏的装饰。[9]宋代民间剪纸的运用范围逐渐扩大,江西吉州窑将剪纸作为陶瓷的花样,通过上釉、烧制使陶瓷更加精美;民间还采用剪纸的形式,用驴、牛、马、羊等动物的皮、雕刻成皮影戏的人物造型;蓝印花布工艺制作的镂花制版是用油纸板雕镂成纹,刮浆印花的花版纹样就是采用剪纸的技法,有阴、阳刻之分,长线要割断,以点分虚实。[20]
编辑
传视频
TA说
7
目录
在
中国古代建筑资料,谁知道。
一、框架式结构
这是中国古代建筑在建筑结构上最重要的一个特征。因为中国古代建筑主要是木构架结构,即采用木柱、木梁构成房屋的框架,屋顶与房檐的重量通过梁架传递到立柱上,墙壁只起隔断的作用,而不是承担房屋重量的结构部分。“墙倒屋不塌”这句古老的谚语,概括地指出了中国建筑这种框架结构最重要的特点。这种结构,可以使房屋在不同气候条件下,满足生活和生产所提出的千变万化的功能要求。同时,由于房屋的墙壁不负荷重量,门窗设置有极大的灵活性。此外,由这种框架式木结构形成了过去宫殿、寺庙及其它高级建筑才有的一种独特构件,即屋檐下的一束束的“斗拱”。它是由斗形木块和弓形的横木组成,纵横交错,逐层向外挑出,形成上大下小的托座。这种构件既有支承荷载梁架的作用,又有装饰作用。只是到了明清以后,由于结构简化,将梁直接放在柱上,致使斗拱的结构作用几乎完全消失,变成了几乎是纯粹的装饰品。
二、庭院式组群布局
从古代文献记载,绘画中的古建筑形象一直到现存的古建筑来看,中国古代建筑在平面布局方面有一种简明的组织规律,这就是每一处住宅、宫殿、官衙、寺庙等建筑,都是由若干单座建筑和一些围廊、围墙之类环绕成一个个庭院而组成的。一般地说,多数庭院都是前后串连起来,通过前院到达后院,这是中国封建社会“长幼有序,内外有别”的思想意识的产物。家中主要人物,或者应和外界隔绝的人物(如贵族家庭的少女),就往往生活在离外门很远的庭院里,这就形成一院又一院层层深入的空间组织。宋朝欧阳修《蝶恋花》词中有“庭院深深深几许?”的字句,古人曾以“侯门深似海”形容大官僚的居处,就都形象地说明了中国建筑在布局上的重要特征。
苏州园林局部
同时,这种庭院式的组群与布局,一般都是采用均衡对称的方式,沿着纵轴线(也称前后轴线)与横轴线进行设计。比较重要的建筑都安置在纵轴线上,次要房屋安置在它左右两侧的横轴线上,北京故宫的组群布局和北方的四合院是最能体现这一组群布局原则的典型实例。这种布局是和中国封建社会的宗法和礼教制度密切相关的。它最便于根据封建的宗法和等级观念,使尊卑、长幼、男女、主仆之间在住房上也体现出明显的差别。
中国的这种庭院式的组群布局所造成的艺术效果,与欧洲建筑相比,有它独特的艺术魅力。一般地说,一座欧洲建筑,是比较一目了然的。而中国的古建筑,却象一幅中国画长卷,必须一段段地逐渐展看,不可能同时全部看到。走进一所中国古建筑也只能从一个庭院走进另一个庭院,必须全部走完才能看完。北京的故宫就是最杰出的一个范例,人们从天安门进去,每通过一道门,进入另一庭院;由庭院的这一头走到那一头,一院院、一步步景色都在变换,给人以深切的感受。故宫的艺术形象也就深深地留在人们的脑海中了。
简述
如前所述,建筑不仅仅是技术科学,而且是一种艺术。中国古代建筑经过长时期的努力,同时吸收了中国其他传统艺术,特别是绘画、雕刻、工艺美术等造型艺术的特点,创造了丰富多彩的艺术形象,并在这方面形成了不少特点。其中比较突出的,有以下三个方面。1、富有装饰性的屋顶中国古代的匠师很早就发现了利用屋顶以取得艺术效果的可能性。《诗经》里就有“作庙翼翼”之句,说明三千年前的诗人就已经在诗中歌颂祖庙舒展如翼的屋顶。到了汉朝,后世的五种基本屋顶式样——四面坡的“庑殿顶”,四面、六面、八面坡或圆形的“攒尖顶”,两面坡但两山墙与屋面齐的“硬山顶”,两面坡而屋面挑出到山墙之外的“悬山顶”,以及上半是悬山而下半是四面坡的“歇山顶”就已经具备了。我国古代匠师充分运用木结构的特点,创造了屋顶举折和屋面起翘、出翘,形成如鸟翼伸展的檐角和屋顶各部分柔和优美的曲线。同时,屋脊的脊端都加上适当的雕饰,檐口的瓦也加以装饰性的处理。宋代以后,又大量采用琉璃瓦,为屋顶加上颜色和光泽,再加上后来又陆续出现其它许多屋顶式样,以及由这些屋顶组合而成的各种具有艺术效果的复杂形体,使中国古代建筑在运用屋顶形式创造建筑的艺术形象方面取得了丰富的经验,成为中国古代建筑重要的特征之一。
2、衬托性建筑的应用衬托性建筑的应用,是中国古代宫殿、寺庙等高级建筑常用的艺术处理手法。它的作用是衬托主体建筑。最早应用的并且很有艺术特色的衬托性建筑便是从春秋时代就已开始的建于宫殿正门前的“阙”。到了汉代,除宫殿与陵墓外,祠庙和大中型坟墓也都使用。现存的四川雅安高颐墓阙,形制和雕刻十分精美,是汉代墓阙的典型作品。汉代以后的雕刻、壁画中常可以看到各种形式的阙,到了明清两代,阙就演变成现在故宫的午门。其它常见的富有艺术性的衬托性建筑还有宫殿正门前的华表、牌坊、照壁、石狮等。
3、色彩的运用中国古代的匠师在建筑装饰中最敢于使用色彩也最善于使用色彩。这个特点是和中国建筑的木结构体系分不开的。因为木料不能经久,所以,中国建筑很早就采用在木材上涂漆和桐油的办法,以保护木质和加固木构件用榫卯结合的关接,同时增加美观,达到实用、坚固与美观相结合。以后又用丹红装饰柱子、梁架或在斗拱梁、枋等处绘制彩画。经过长期的实践,中国建筑在运用色彩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例如在北方的宫殿、官衙建筑中,很善于运用鲜明色彩的对比与调和。房屋的主体部分、也即经常可以照到阳光的部分,一般用暖色,特别是用朱红色;房檐下的阴影部分,则用蓝绿相配的冷色。这样就更强调了阳光的温暖和阴影的阴凉,形成一种悦目的对比。朱红色门窗部分和蓝、绿色的檐下部分往往还加上金线和金点,蓝、绿之间也间以少数红点,使得建筑上的彩画图案显得更加活泼,增强了装饰效果。一些重要的纪念性建筑,如北京的故宫、天坛等再加上黄色、绿色或蓝色的琉璃瓦,下面并衬以一层乃至好几层雪白的汉白玉台基和栏杆,在华北平原秋高气爽、万里无云的蔚蓝天空下,它的色彩效果是无比动人的。当然这种色彩风格的形成,在很大程度上也是与北方的自然环境有关。因为在平坦广阔的华北平原地区,冬季景色的色彩是很单调严酷的。在那样的自然环境中,这种鲜明的色彩就为建筑物带来活泼和生趣。基于相同原因,在山明水秀、四季常青的南方,建筑的色彩一方面为封建社会的建筑等级制度所局限,另一方面也是因为南方终年青绿、四季花开,为了使建筑的色彩与南方的自然环境相调和,它使用的色彩就比较淡雅,多用白墙、灰瓦和栗、黑、墨绿等色的梁柱,形成秀丽淡雅的格调。这种色调在比较炎热的南方的夏天里使人产生一种清凉感,不像强烈的颜色容易令人烦躁。从这里也可知道,我国古建筑的色彩的运用,除了上面提到的两种主要格调外,随着民族和地区的不同,也有一些差别。
编辑本段与自然条件关系地理位置中国位于亚洲东部,滨临太平洋。疆域南起曾母暗沙,北至漠河的黑龙江上,西始帕米尔,东到黑龙江与乌苏里江汇流处。全国面积960万平方公里,地势西高东低。西部山地由西向东分为三个台阶:西南部为青藏高原,海拔4000米以上,是第一阶梯;昆仑山、祁连山、横断山以东,海拔1000~2000米的高原与盆地,是第二阶梯;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云贵高原以东,为海拔1000米以下的丘陵地与海拔200米以下的平原,是第三阶梯。中国大部份地区位于北温带和亚热带,属东亚季风区。东南沿海年降水达1500毫米以上,而内陆的西北部地区,只在50毫米以下。湿度随地势升高而明显降低。因依自然条件的产物生活在这些不同自然条件下的古代人们,因地制宜,因材致用,运用不同材料,不同做法,创造出不同结构方式和不同艺术风格的古代建筑。黄河中游为黄土地带,土层厚,土质松,雨量比现在多,气候温暖而湿润,曾遍布森林。这就使古代人得以定居下来,用简陋的工具从事农耕,用木材和黄土架构房屋来抵御寒冷与风雨。这些房屋大多以木材为构架,以黄土为墙壁,屋顶敷以草泥或茅草。房屋朝向南方,是为了采光和冬季避风、取暖。在中国的南方,房屋多为南向或东南向,是为了接纳从东南方吹来的海风。有的地方为了空气流通与减少潮湿,房屋下部采用杆栏式构造。建筑材料除土木以外,南方多采用竹子与芦苇。山区则广泛运用石材,以条石筑壁,片石敷顶,达到了就地取材之能事。森林地区则常使用井干式建筑。总之,中国古代建筑是古代人们因依自然条件的产物。
中国古代建筑的基组成
(一)台基
一称基座。系高出地面的建筑物底座。用以承托建筑物,并使其防潮、防腐,同时可弥补中国古建筑单体建筑不甚高大雄伟的欠缺。大致有四种。
1,普通台基
用素上或灰土或碎砖三合土夯筑而成,约高一尺,常用于小式建筑。
2,较高级台基
较普通台基高,常在台基上边建汉白玉栏杆,用于大式建筑或宫殿建筑中的次要建筑。
3,更高级台基
即须弥座,又名金刚座。“须弥”是古印度神话中的山名,相传位于世界中心,系宇宙间最高的山,日月星辰出没其间,三界诸天也依傍它层层建立。须弥座用作佛像或神龛的台基,用以显示佛的崇高伟大。中国古建筑采用须弥座表示建筑的级别。一般用砖或石砌成,上有凹凸线脚和纹饰,台上建有汉白玉栏杆,常用于宫殿和著名寺院中的主要殿堂建筑。
4,最高级台基
由几个须弥座相叠而成,从而使建筑物显得更为宏伟高大,常用于最高级建筑,如故宫三大殿和山东曲阜孔庙大成殿,即耸立在最高级台基上。
(二)木头圆柱
常用松木或桶木制成的圆柱形木头。置于石头(有时是铜器) 为底的台上。多根木头圆柱,用于支撑屋面檩条,形成梁架。
(三)开间
四根木头圆柱围成的空间称为“间”。建筑的迎面间数称为“开 间”,或称“面阔”。建筑的纵深间数称“进深”。中国古代以奇数为 吉祥数字,所以平面组合中绝大多数的开间为单数;而且开间越 多,等级越高。北京故宫太和殿,北京太庙大殿开间为十一间。
(四)大梁,即横梁
架于木头圆柱上的一根最主要的木头,以形成屋脊。常用松 木、榆木或杉木制成。是中国传统木结构建筑中骨架的主件之一。
(五)斗拱
是中国古代建筑独特的构件。方形木块叫斗,弓形短木叫拱, 斜置长木叫昂,总称斗拱。一般置于柱头和额访(又称阑头,俗称看 访,位于两檐柱之间,用于承托斗拱)、屋面之间,用来支撑荷载梁架、挑出屋檐,兼具装饰作用。由斗形木块、弓形短木、斜置长木组 成,纵横交错层叠,逐层向外挑出,形成立大下小的托座。
(六)彩画
原是为木结构防潮、防腐、防蛀,后来才突出其装饰性,宋代以 后彩画已成为宫殿不可缺少的装饰艺术。可分为三个等级。
1,和玺彩画
是等级最高的彩画。其主要特点是:中间的画面由各种不同的龙或凤的图案组成,间补以花卉图案;画面两边用《 》框住,并 且沥粉贴金,金碧辉煌,十分壮丽。
2,旋子彩画
等级次于和玺彩画。画面用简化形式的涡卷瓣旋花,有时也可画龙凤,两边用《 》框起,可以贴金粉,也可以不贴金粉。一般用次要宫殿或寺庙中。
3,苏式彩画
等级低于前两种。画面为山水、人物故事、花鸟鱼虫等,两边用《 》或( )框起。“( )”被建筑家们称作“包 袱”,苏式彩画,便是从江南的包袱彩画演变而来的。
(七)屋顶(古称屋盖)
中国传统屋顶有以下七种,其中以重檐庑殿顶、重檐歇山顶为 级别最高,其次为单檐庑殿、单檐歇山顶。
1,庑殿顶
四面斜坡,有一条正脊和四条斜脊,屋面稍有弧度,又称四阿 顶。
2,歇山顶
是庑殿顶和硬山顶的结合,即四面斜坡的屋面上部转折成垂 直的三角形墙面。有一条正脊、四条垂脊,四条依脊组成,所以又称 九脊顶。
3,悬山顶
屋面双坡,两侧伸出山墙之外。屋面上有一条正脊和四条垂 脊,又称挑山顶。
4,硬山顶
屋面双坡,两侧山墙同屋面齐平,或略高于屋面。
5,攒尖顶
平面为圆形或多边形,上为锥形的屋顶,没有正脊,有若干屋 脊交于上端。一般亭、阁、塔常用此式屋顶。
6,卷棚顶
屋面双坡,没有明显的正脊,即前后坡相接处不用脊而砌成弧 形曲面。
(八)山墙
即房子两侧上部成山尖形的墙面。常见的山墙还有风火山墙, 其特点是两侧山墙高出屋面,随屋顶的斜坡面而呈阶梯形。
(九)藻井
中国传统建筑中天花板上的一种装饰。名为“藻井”,含有五行 以水克火,预防火灾之义。一般都在寺庙佛座上或宫殿的宝座上 方。是平顶的凹进部分,有方格形、六角形、八角形或圆形,上有雕 刻或彩绘,常见的有“双龙戏珠”。

